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01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涉及土地治理技术领域。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包括混合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混合桶内部的研磨网,研磨网上设置有环形弧状轨道,且环形弧状轨道内滚动有研磨球,研磨球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管,研磨球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吹气孔,研磨网位于环形弧状轨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块的上下滑动使得连通槽的通气状态发生改变,一方面能够使得出气孔在研磨的过程中间歇性向研磨的原料内吹气,将原料吹散,促进了原料的流动,防止原料堆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吹气管吹出空气通过研磨网孔洞的压力,对研磨网进行疏通,并且能够将研磨网顶部的原料吹散,便于研磨,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治理,尤其涉及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草莓大棚内的土地治理是确保草莓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壤消毒:在定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石灰氮、石灰和氢氧化钠等。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草莓生长过程中的病害发生。土壤改良:草莓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中。如果土壤粘重或排水性差,可以通过混入沙子、腐殖质或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定植前施肥:在草莓定植前,应施足底肥,一般推荐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如厩肥、鸡粪等,并配合施用复合肥,以提供草莓生长所需的充足营养。畦面整理:在定植草莓苗之前,需要整理好畦面。畦宽一般为1米,以利于通风和灌溉。畦沟深度应保持在25至30厘米,确保排水畅通。无土栽培的土壤处理:如果采用无土栽培,需要准备适宜的栽培基质,如草炭、珍珠岩和碳化稻壳等的混合物,这种基质既有利于根系生长,也能保证草莓果实质量。水分管理:草莓根系对水分较为敏感,因此在大棚内要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造成根系缺氧。同时,要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包括混合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混合桶(1)顶部的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贯穿混合桶(1)并延伸至混合桶(1)的底部,所述转轴(10)延伸出混合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34),所述转轴(10)延伸出混合桶(1)的一端且位于扇叶(34)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33),所述转轴(10)位于混合桶(1)的内部且靠近混合桶(1)的内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吹气管(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包括混合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混合桶(1)顶部的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贯穿混合桶(1)并延伸至混合桶(1)的底部,所述转轴(10)延伸出混合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34),所述转轴(10)延伸出混合桶(1)的一端且位于扇叶(34)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33),所述转轴(10)位于混合桶(1)的内部且靠近混合桶(1)的内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吹气管(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在转轴(10)内顶部的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外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6)、第三锥齿轮(22)和第五锥齿轮(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轴(2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3),所述第四锥齿轮(23)与第三锥齿轮(22)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草莓大棚棚内土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3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9),且传动轴(2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28),所述第六锥齿轮(28)与第五锥齿轮(27)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明章世成王秋诗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一亩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