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棉,具体是定量式精细混棉机。
技术介绍
1、当今新型的纤维材料不断出现,随着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领域的应用与拓展,纺织纤维已从传统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时代,步入了生物基因、纳米技术应用的时代,已然出现的如彩棉、各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中的功能性差别性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大多具有可纺性不及天然纤维的特点,人们尝试着将这些新型与可纺性强的纤维混纺,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然而习知的混配机械不能很好地解决多种纤维混配的问题。
2、现有的混棉机一般是在一个容器内打,没有这种翻转重复操作,这样容易有盲区,有一部分棉始终打不到,导致混合不均匀,从而降低了混棉的混合效果和混棉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量式精细混棉机,通过电子称量器对混合的棉花进行称量,确保各种棉花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而,通过进料口将物料置入,通过快速传送带进行送料,配合慢速传送带控制棉花的混合效果,进而,通过送料辊将棉花向上方进行输送,通过多个混棉辊将棉花进行混合
...【技术保护点】
1.定量式精细混棉机,包括外防护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1)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外防护框(1)靠近进料口(2)底端的内壁设置有快速传送带(16),所述外防护框(1)远离进料口(2)一端的内壁设置有慢速传送带(17),所述外防护框(1)靠近慢速传送带(17)一端的内壁设置有送料辊(18),所述外防护框(1)位于送料辊(18)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板(21),所述斜板(21)呈靠近送料辊(18)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斜板(2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混棉辊(19),所述外防护框(1)位于混棉辊(19)顶端的外壁设置有抽出组件(9),所述外防护框(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定量式精细混棉机,包括外防护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1)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外防护框(1)靠近进料口(2)底端的内壁设置有快速传送带(16),所述外防护框(1)远离进料口(2)一端的内壁设置有慢速传送带(17),所述外防护框(1)靠近慢速传送带(17)一端的内壁设置有送料辊(18),所述外防护框(1)位于送料辊(18)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板(21),所述斜板(21)呈靠近送料辊(18)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斜板(2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混棉辊(19),所述外防护框(1)位于混棉辊(19)顶端的外壁设置有抽出组件(9),所述外防护框(1)的顶端内壁均匀设置有多个顶端传送带(23),所述外防护框(1)位于多个顶端传送带(23)间隙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多个打散辊(22),多个所述打散辊(22)和顶端传送带(23)相互靠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定间隙,多个所述送料辊(18)、混棉辊(19)和打散辊(22)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打散齿(20),所述进料板(7)远离外防护框(1)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称量板(3),所述称量板(3)的顶部嵌入固定有电子称量器(4),所述电子称量器(4)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框(5),所述称量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式精细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出组件(9)包括一个吸附通道(91),所述吸附通道(91)的靠近斜板(21)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附端头(92),所述吸附端头(92)的底部与外防护框(1)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所述吸附通道(91)远离吸附端头(92)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93),所述支撑框架(9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端头(94),所述连接端头(94)、吸附通道(91)和吸附端头(92)的内部均为中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式精细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1)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张尊,张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志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