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315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属于桥梁抗震加固技术领域,通过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的摩擦板,形成第一级消能结构,进一步的,此装置的次级消能部即可对大震带来的较大位移进行消能,当外筒和内筒在消耗摩擦应力后,继续受拉或受压,内筒和外筒在进行一定位移后,挡块抵在内筒和外筒的限位结构上,此时均会推动两块挡块相互远离,使钢绞线受拉,碟簧受压,形成二级消能结构,二级消能结构在位移因素消失后,碟簧会支撑内芯,实现自复位;以避免此装置长度的过度变化,导致桥墩和主梁相对距离过远或过近,此装置通过多级耗能的结构,以应对不同的桥墩和主梁的位移,装置消能能力较高,具有一定自复位能力,确保装置的连接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抗震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强震作用下,桥梁落梁现象被认为是桥梁受到的最严重震害之一。桥梁落梁破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阻断交通,严重影响震后的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此外,落梁时梁端可能会撞击桥墩,导致桥墩破坏甚至桥梁整体倒塌,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利社会影响。

2、传统防落梁装置的设计多采用阻挡型防落梁装置,即在装置安装处留有一定间隙。当梁体与墩身相对位移超出该间隙时,装置发挥限位作用,然而这类装置的耗能能力较低,同时也存在刚性碰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能够实现有效的多级耗能,并具有一定的复位能力。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包括外筒以及滑设于所述外筒内侧的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外端分别设有与桥墩和主梁连接的销轴;所述内筒侧面固定安装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与外筒内侧接触,还包括高强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以及滑设于所述外筒(1)内侧的内筒(2),所述外筒(1)和内筒(2)的外端分别设有与桥墩和主梁连接的销轴(3);所述内筒(2)侧面固定安装有摩擦板(4),所述摩擦板(4)与外筒(1)内侧接触,还包括高强螺栓(5),所述高强螺栓(5)分别穿过所述外筒(1)、摩擦板(4)以及内筒(2),所述高强螺栓(5)两端锁紧,使所述摩擦板(4)压紧在所述外筒(1)侧壁;还包括次级消能部(6),所述次级消能部(6)包括两块挡块(61),两块挡块(61)分别固定有钢绞线(62),所述钢绞线(62)向另一块所述挡块(61)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一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以及滑设于所述外筒(1)内侧的内筒(2),所述外筒(1)和内筒(2)的外端分别设有与桥墩和主梁连接的销轴(3);所述内筒(2)侧面固定安装有摩擦板(4),所述摩擦板(4)与外筒(1)内侧接触,还包括高强螺栓(5),所述高强螺栓(5)分别穿过所述外筒(1)、摩擦板(4)以及内筒(2),所述高强螺栓(5)两端锁紧,使所述摩擦板(4)压紧在所述外筒(1)侧壁;还包括次级消能部(6),所述次级消能部(6)包括两块挡块(61),两块挡块(61)分别固定有钢绞线(62),所述钢绞线(62)向另一块所述挡块(61)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一块接触另一块所述挡块(61)的内芯(63),两块所述内芯(63)间隔设置,两块所述内芯(63)之间支撑设有碟簧(64),两块所述内芯(63)滑动设置在所述内筒(2)内,所述内筒(2)在外筒(1)末端段落设有挡阶(21),所述外筒(1)在内筒(2)的末端段落设有槽阶(11),两块所述挡块(61)分别位于所述挡阶(21)和槽阶(11)外侧并隔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摩擦板(4)的内筒(2)侧面向下开设薄槽(22),所述摩擦板(4)嵌入所述薄槽(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64)受所述钢绞线(62)串联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消能自复位与限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筒(1)外侧的提示筒(7),所述提示筒(7)上开设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俊峰雷广义顾冉星杜修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