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模组、电池模组及电芯模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271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电池模组及电芯模组的制造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中,该电芯模组包括:电芯阵列,加热组件,其中,电芯阵列包括多个单体电芯;对于电芯阵列中的电芯组,均按照以下方式连接,其中,电芯组为电芯阵列中包括的相邻的、电性连接的任意两个单体电芯:第一电芯的正极极耳与第二电芯的负极极耳通过第一巴片电连接;第一电芯的正极极耳与第一巴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元件用于在被加热后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电芯;加热组件中各个加热元件分别被设置于各个单体电芯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与对应的巴片的连接处。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电芯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模组、电池模组及电芯模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对充电和续航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冬季电池性能下降,不仅降低了电池的可用电量,也造成了车辆快速充电速度下降。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都是因为低温下电池的内部电化学材料性能下降,在低温能量保持率下降明显,同时为了防止低温电池析锂,电池低温下不允许大电流充电。因此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的使用表现出较差的用户体验。汽车厂、电池厂为了解决低温下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相关技术中有采取给电池进行加热的方式,常见的电池加热方式通常为pi加热膜加热、硅橡胶加热板、ptc加热板等。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加热方式都是通过与电芯模组的侧面或底面对电芯进行加热,由于电芯自身的表面热传导效率有限,造成在加热过程中,会被周围空气耗散掉部分热量,被电芯内部卷芯极片吸收的热量占比还不够高,造成整个加热系统的温升速率低,加热时间长,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电芯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2、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电芯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阵列,加热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用于在被加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电芯,所述加热组件中包括所述第二加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上的第一焊盘位置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以及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上的第二焊盘位置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阵列,加热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用于在被加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电芯,所述加热组件中包括所述第二加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上的第一焊盘位置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以及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一巴片上的第二焊盘位置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焊盘位置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一焊盘位置之间涂有导热硅脂;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接线座,其中,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各个加热元件的供电线正、负极分别连接至所述接线座的正、负极端子中,所述接线座用于在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下接入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用于为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各个加热元件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中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王军帅丁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