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特别涉及一种河岸过滤带。
技术介绍
1、河岸过滤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界处,承担着来自水流和陆地的双重胁迫。河岸过滤带一般呈狭长状分布,具有独特的生态过程和明显的边缘效应。独特地生态过程指河岸过滤带地区具有独特的植被、土壤、地形、地貌和水文特性,其非均一的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充分的繁殖、生长和隐蔽场所,并具有蓄水、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边缘效应体现在地表径流、坡面冲刷以及河道水流侵蚀等方面,造成河岸过滤带的土壤流失。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表径流常携带大量有机污染及氮磷污染物带入河道内,导致河流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远远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逐渐恶化。
2、在河岸过滤带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要稳固土壤,减少水流侵蚀导致的河岸结构的破坏;另一方面要拦截与吸附化学污染物质,净化水质;此外还要兼顾河岸带的植被恢复与美化,改善生物栖息地质量。现有的河岸过滤带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满足边坡表层加固防护的需求和截流污水、减少河道水污染的需求以及河岸带植被恢复的需求,且不便于将河道水中的垃圾进行收集。
3、cn2019105980704是本申请人提出的一种基于生态芯湿地的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层潜流湿地层和下层生物滤池层,上层潜流湿地层包括支撑网架、种植槽(15-2)、填料(2)、植株(3)和进出水管;下层生物滤池层包括滤池池体、进出水管、生物介质(6)、曝气装置(7)、排泥管(8)、出水口(10)和流量调节装置(11);系统还包括加药系统(微生物和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河岸过滤带,能够通过第一种植框、第一种植部、第二种植框、第二种植部,可种植水生植物,稳固土壤,减少水流侵蚀导致的河岸结构的破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河岸过滤带,包括:河岸边坡,所述河岸边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种植框、第二种植框,所述第一种植框内设置有第一种植部,所述第二种植框内设置有第二种植部,所述河岸边坡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收集框,所述垃圾收集框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拦截网。
3、根据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所述第一种植框的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放置部。
4、根据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所述垃圾收集框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漏孔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
5、根据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所述漏孔与第二种植框相连通。
6、本技术有益效果:本申请方案可以配合本申请人的生态芯湿地的水处理系统,河水净化装置对河水进行过滤后容易对滤网进行清理,保证对河水的处理效果。该种河岸过滤带,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框、第一种植部、第二种植框、第二种植部,可种植水生植物,稳固土壤,减少水流侵蚀导致的河岸结构的破坏。过滤带,通过设置垃圾收集框、倾斜拦截网,可以将河道内的垃圾进行收集,防止垃圾污染河道,有预防性的作用。
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岸过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岸边坡(1),所述河岸边坡(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种植框(2)、第二种植框(9),所述第一种植框(2)内设置有第一种植部(4),所述第二种植框(9)内设置有第二种植部(10),所述河岸边坡(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收集框(5),所述垃圾收集框(5)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拦截网(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框(2)的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放置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框(5)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漏孔(7),所述漏孔(7)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岸过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孔(7)与第二种植框(9)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岸过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岸边坡(1),所述河岸边坡(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种植框(2)、第二种植框(9),所述第一种植框(2)内设置有第一种植部(4),所述第二种植框(9)内设置有第二种植部(10),所述河岸边坡(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垃圾收集框(5),所述垃圾收集框(5)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拦截网(6)。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健,诸葛天阳,王彬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领先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