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及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180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及成形方法,涉及金属塑性加工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下板,下板顶面固接有支撑柱,支撑柱顶面固接有上板;旋转动力组件,包括旋转下附具,旋转下附具底部设有扭转压力机,旋转下附具顶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附具,旋转支撑附具顶部安装有旋转模;挤压动力组件,包括导柱导套,导柱导套上滑动连接有挤压上连接板,挤压上连接板贯穿有挤压杆,挤压杆顶部接触有挤压压力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形方法容易,在单道次成形过程中减小成形死区,促进金属发生更协调的变形,大幅降低成形载荷、有效细化晶粒尺寸,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适用于镁基材料及其他轻金属等高强韧产品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塑性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及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挤压工艺中,挤压棒材横截面上机械性能不均匀,主要是由材料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尤其是挤压死区和不均匀的径向流动,直接限制了成形件的性能。因此,解决挤压过程中材料的不协调变形迫在眉睫。此外,随着医疗、交通、电力、航空等各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轻质、高强、高塑性材料成为人们迫切需求的对象,如何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剧烈塑性变形是实现金属材料强韧化的主要方法之一。等通道角压(ecap)、循环挤压(cec)和高压扭转(hpt)等强塑变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轻质材料的塑性成形。但是,上述传统的严重塑性变形需要多个加工步骤,金属流动复杂且难以表征,此外,多工序成形不利于金属协调变形。单道次成形会造成金属流动不均匀、变形不协调、裂纹等缺陷。如何在实现材料剧烈塑性变形的同时减少成形程序的数量成为一大难题。旋转挤压结合了传统挤压和旋转变形,通过模具的主动旋转产生剪切变形,坯料在单道次成形过程中经历剧烈塑性变形,实现高应变累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棒(8),所述挤压筒(7)顶面周向开设有若干凹槽(21),所述加热棒(8)伸入所述凹槽(21)内,所述加热棒(8)端部与外部温控箱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7)顶面周向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2),所述定位槽(22)位于所述凹槽(21)外围,所述定位槽(22)内安装有螺栓,所述挤压筒(7)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板(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棒(8),所述挤压筒(7)顶面周向开设有若干凹槽(21),所述加热棒(8)伸入所述凹槽(21)内,所述加热棒(8)端部与外部温控箱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7)顶面周向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2),所述定位槽(22)位于所述凹槽(21)外围,所述定位槽(22)内安装有螺栓,所述挤压筒(7)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板(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7)侧壁开设有热电偶孔(23),所述热电偶孔(23)内插接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外部温控箱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旋转挤压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7)侧壁抵接有第一定位块(10),所述第一定位块(10)与所述热电偶孔(23)径向垂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阳刘璟辰钱凌云王春晖徐斯诺刘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