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机构、内变速器及中置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180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7
本技术属于中置电机技术领域,本申请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电机模块输入旋转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变速路径只经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的旋转变速后向输出件传递;第二变速路径同时经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的旋转变速后向输出件传递;控制机构通过驱动固定机构固定或松开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部件,变更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传动关系,从而在第一变速路径和第二变速路径之间切换。本申请的传动机构、内变速器和中置电机具有两个挡位,且第二挡位具有较大的传动比,更好地匹配电机的负载和车辆的速度需求,降低电池耗电量,提高耗电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置电机,特别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内变速器及中置电机


技术介绍

1、电动摩托车是一种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摩托车。它由电动机系统、电池系统、控制系统和车架系统组成。

2、电动机系统:电动摩托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通常为直流无刷电机或交流异步电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3、电池系统:电动摩托车通过电池储存电能,常见的电池类型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的容量决定了摩托车的续航里程,不同的电池类型也会影响其性能和重量。

4、控制系统:电动摩托车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车辆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监测和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寿命。电机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输出。车辆控制系统则负责整合电动机和其他部件组成完整的动力系统,以实现可靠的车辆控制。

5、车架系统:电动摩托车的车架系统包括车架、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车架是摩托车的骨架,负责承受各个部件的重量和力,提供稳定结构。悬挂系统用于减震和保持车身稳定性。制动系统负责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均为减速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包括第一太阳齿轮(2111)、第一齿圈(2113)、第一行星齿轮(211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12)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111)外啮合,所述第一齿圈(2113)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12)内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均为减速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包括第一太阳齿轮(2111)、第一齿圈(2113)、第一行星齿轮(211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12)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111)外啮合,所述第一齿圈(2113)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12)内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3)的一端连接于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的第二齿圈(21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结构(213),所述离合结构(213)的一端连接于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的第一齿圈(2113)。

6.一种内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传动机构,还包括控制机构(22)、固定机构(23)和离合结构(213),所述固定机构(23)的一端连接于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的第二齿圈(2123),所述离合结构(213)的一端连接于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1)的第一齿圈(2113),所述控制机构(22)通过驱动所述固定机构(23)固定或松开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的第二齿圈(2123),变更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中的传动关系,从而在所述第一变速路径和所述第二变速路径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3)为制动式,所述固定机构(23)包括第一摩擦盘(231)、第一制动盘(232)和第二摩擦盘(233),所述第一制动盘(232)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的第二齿圈(2123)上,所述第二摩擦盘(233)固定安装于车架,所述固定机构(23)具有固定状态和松开状态,在松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制动盘(232)分别和所述第一摩擦盘(231)、所述第二摩擦盘(233)相对旋转,使所述第二齿圈(2123)自由转动;在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制动盘(232)、所述第一摩擦盘(231)、所述第二摩擦盘(233)相对固定,使所述第二齿圈(2123)相对于车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3)为棘爪式,所述固定机构(23)包括铰接在车架上的棘爪(235),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12)的第二齿圈(2123)设置有连接槽(21231),所述固定机构(23)具有固定状态和松开状态,在固定状态下,所述棘爪(235)与所述第二齿圈(2123)的连接槽(21231)接合,以使所述第二齿圈(2123)相对于车架固定;在松开状态下,所述棘爪(235)与所述第二齿圈(2123)的连接槽(21231)脱离,使所述第二齿圈(2123)自由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变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激初林杰煌何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