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165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聚甲醛、20‑50份聚氨酯弹性体、0.05‑5份抗氧剂、0.01‑5份增容剂,其中增容剂为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构建了聚氨酯/聚甲醛共混增容体系,利用聚醚胺的聚醚分子结构与聚甲醛分子的相似性及其氨基与聚氨酯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作用,有效提高聚氨酯/聚甲醛共混体系相容性,实现各组分的均匀分散,提高其可纺性;在熔纺制备复合纤维的过程中,通过高温退火处理,促使聚甲醛及聚氨酯硬段结晶相形成更为有序、完善的结晶结构,而聚氨酯软段可赋予纤维高断裂伸长率,从而赋予复合纤维高强韧性、耐酸碱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甲醛(pom)是以[-ch2-o-]为主链、无支化、高密度、高熔点、高结晶热塑性工程塑料,综合性能优异,pom纤维的强度极高,其耐摩擦磨损性、耐酸碱性、耐化学药品性优异,吸水率极低,作为混凝土增强材料、绳索、缆绳、渔用合成纤维等应用广泛;聚氨酯纤维具有其它纤维无法媲美的优良弹性,断裂伸长率可达500%-700%,耐疲劳性能优良,在高弹织物和服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耐酸碱性较差,尤其聚酯型聚氨酯的酯基极易受极性介质进攻,发生水解反应,造成聚酯主链段断裂、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及力学性能下降,在酸性溶液中浸泡后的试样发黄变脆硬,直至开裂成碎片。因此,如将聚氨酯与聚甲醛共混制备复合纤维有利于发挥各自性能优势,获得强韧性优异、耐酸碱性、耐摩擦磨损性优异的高性能纤维。另一方面,聚甲醛/聚氨酯仅为部分相容体系,研究提高体系各组分相容性对纤维结构形态调控及高性能纤维制备极为重要,而目前对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聚甲醛、10-50份聚氨酯弹性体、0.05-5份抗氧剂、0.01-5份增容剂,其中增容剂为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聚甲醛、10-50份聚氨酯弹性体、0.5-5份抗氧剂、1-5份增容剂,其中增容剂为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聚甲醛、10-50份聚氨酯弹性体、0.05-5份抗氧剂、0.01-5份增容剂,其中增容剂为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聚甲醛、10-50份聚氨酯弹性体、0.5-5份抗氧剂、1-5份增容剂,其中增容剂为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苄基)丙酸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甲醛复合纤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韵郑义全王俊向阳侯盛东严成龙张远春夏楠齐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