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助听器、通讯等声学,尤其涉及一种抗风噪组件及拾音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声学
中,耳机的风噪声是空气流与壳体发生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然后通过咪头拾取到,并通过放大后传到耳道里。相关技术通常是将咪头附近的壳体设计成一个平滑平顺的表面,避免与空气流发生摩擦,但该种方案的抗风噪效果一般,无法应对风力强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抗风噪组件及拾音装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抗风噪组件,适用于拾音器,包括:
3、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内开设有呈上下错位且相互贯通的拾音腔和容置腔,所述拾音腔和所述容置腔分别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容置腔用于供外部所述拾音器容置其中并通过所述拾音腔拾取声音;
4、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拾音腔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壁处为一体结构,用于固定在外部固件上。
5、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软胶体。
6、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抗风噪组件还包括:
7、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裹设于所述容置腔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壁处。
8、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拾音腔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轴向延伸。
9、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与外
10、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拾音腔与所述容置腔之间的贯通方向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径向上。
11、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固定件为自与外界连通的所述拾音腔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并笼罩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壳套。
12、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固定件为设于所述拾音腔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壁上的卡接部。
13、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抗风噪组件中,所述卡接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凸筋圈。
14、本技术还构造了一种拾音装置,包括拾音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抗风噪组件。
15、通过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为拾音器提供了抗风噪组件,由于拾音器被第一弹性件包裹,因此拾音器与外部的接触均是通过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从而有效减少风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风噪组件,适用于拾音器(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1)为软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噪组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2)和所述拾音腔(111)沿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外界连通的所述容置腔(112)和所述拾音腔(111)的开口方向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轴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腔(111)与所述容置腔(112)之间的贯通方向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径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为自与外界连通的所述拾音腔(111)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并笼罩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壳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为设于所述拾音腔(111)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凸筋圈。
10.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拾音器(2)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抗风噪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风噪组件,适用于拾音器(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1)为软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噪组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2)和所述拾音腔(111)沿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外界连通的所述容置腔(112)和所述拾音腔(111)的开口方向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轴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青山,朱胜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景裕鸿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