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89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传热元件表面形状及处理方式优化;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对换热管内外表面进行波纹状或螺旋状加工,或其他非光滑形状设计,加工过程中需确保形状均匀,无明显瑕疵,以最大化流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选择适用于工作环境的导热涂层,对换热管表面进行均匀喷涂,确保涂层与管壁紧密结合。该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通过综合应用传热元件表面优化、流体流动状态优化、换热器结构设计创新和规范的安装与调试措施,显著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能耗,提升了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


技术介绍

1、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化工、能源等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其性能的稳定与高效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与能源利用率,然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特别是在传热效率和传热面积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在传热效率方面,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存在显著的不足,首先,由于流体与管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热量传递往往不够充分,导致整体热效率偏低,这一问题主要源于传热元件表面设计的局限性,无法最大化地增加流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其次,传热元件表面的高平滑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种平滑表面使得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形成稳定的边界层,这一边界层阻碍了热量从流体到管壁的传递,进一步削弱了传热效率,在传热面积方面,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同样面临挑战,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限制导致传热面积难以有效扩展,当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热量交换任务时,这种有限的传热面积往往无法满足需求,从而限制了整个系统的生产能力,这种局限性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能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100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100、传热元件表面形状及处理方式优化中在在完成机械加工和表面特殊处理之后,需对换热管进行清洁和检查,首先,使用软毛刷或高压气体清除换热管表面大颗粒的杂质和残留物,避免在后续精细清洁过程中造成划伤,接着,使用专用的清洗剂或溶剂,对换热管内外表面进行深度清洁,确保表面的化学残留物和油脂等被完全去除,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100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100、传热元件表面形状及处理方式优化中在在完成机械加工和表面特殊处理之后,需对换热管进行清洁和检查,首先,使用软毛刷或高压气体清除换热管表面大颗粒的杂质和残留物,避免在后续精细清洁过程中造成划伤,接着,使用专用的清洗剂或溶剂,对换热管内外表面进行深度清洁,确保表面的化学残留物和油脂等被完全去除,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不会损害涂层或金属基材的清洗剂,清洁完成后,使用清水或纯净水对换热管进行冲洗,去除清洗剂残留,随后,利用干燥设备或自然晾干的方式,确保换热管内外表面完全干燥,避免水分残留导致腐蚀,在清洁完成后,首先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换热管表面是否存在划痕、凹陷或其他明显损伤,同时,检查涂层是否均匀、无剥落现象,使用高倍显微镜对换热管表面进行细致观察,检查是否存在微小的裂纹、气孔或杂质等缺陷,这一步骤有助于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潜在问题,对经过清洁和检查的换热管进行性能检测,如传热效率测试、耐压测试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00、流体流动状态优化中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