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主动笔及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78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1
一种驱动电路、主动笔及触控面板,驱动电路用于向电容性负载提供驱动电压,包括: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和开关电路,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通过开关电路连接与负载连接;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用于输出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用于输出第二正电压和第二负电压,第一正电压大于第二正电压,第一负电压小于第二负电压,开关电路用于断开和闭合,以使驱动电路向负载提供在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之间阶梯式上升和下降的驱动电压。该驱动电路可以为负载提供正负高压的同时,降低驱动电路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触控,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驱动电路、主动笔及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主动笔、触控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移动终端所采用的触控屏主要有电容式触控屏和电阻式触控屏两种,其中电容式触控屏以其良好的清晰度、透光率和触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2、电容式触控屏除了可以用手指直接触控操作以外,还可以通过主动式触控手写笔(下文简称主动笔)代替手指进行触控操作。主动笔和触控屏之间的互动依靠主动笔发出的打码信号进行。为了提高主动笔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需要提高打码信号的电压幅度,以提升信噪比。但较高的电压幅度导致主动笔功耗过大。因此,如何在提供具有高信噪比的打码信号的同时,降低主动笔的功耗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主动笔及触控面板,该驱动电路可以为负载提供正负高压的同时,降低驱动电路的功耗。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用于向电容性负载提供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用于输出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用于输出第二正电压和第二负电压,所述第一正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正电压,所述第一负电压小于所述第二负电压,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断开和闭合,以使所述驱动电路在向所述负载提供在所述第一正电压和所述第一负电压之间阶梯式上升和下降的驱动电压。

3、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电路中引入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其能产生数值在第一正电压和第一负电压之间的中间电压,通过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依次对负载进行充电或放电,使得驱动电路能够向负载提供阶梯式变化的驱动电压,每次充电或放电后负载的电压也呈阶梯式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方波驱动电压,阶梯式的驱动电压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电源的功耗,同时提升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幅度。

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多个电源,所述多个电源中的一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正电压,所述多个电源中的另一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负电压;或多个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并联,所述储能电容中的一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正电压,所述储能电容中的另一个用于输出所述第二负电压。

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具体用于,在第一时段控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依次对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第一负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二负电压;在第二时段控制所述负载对地放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上升为地电压;在第三时段控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依次对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地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二正电压;在第四时段控制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对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第二正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一正电压;在第五时段控制所述负载依次对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第一正电压下降至所述第二正电压;在第六时段控制所述负载对地放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下降为所述地电压;在第七时段控制所述负载依次对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地电压下降至所述第二负电压;在第八时段控制所述负载对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负载的电压从所述第二负电压下降至所述第一负电压。

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负载与地之间;

7、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时段或所述第八时段闭合,以使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向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第一正电压,或使所述负载向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第一负电压;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段、所述第三时段、所述第五时段、或所述第七时段闭合,以使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向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第二负电压、所述第二正电压,或使所述负载向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第二正电压、第二负电压;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段或所述第六时段闭合,以使所述负载对地放电至所述地电压。

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所述第四时段闭合,以使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向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第一正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所述第八时段闭合,以使所述负载向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第一负电压。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三时段或所述第五时段闭合,以使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向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第二正电压,或使所述负载向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第二正电压;所述第四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时段或所述第七时段闭合,以使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向所述负载充电至所述第二负电压,或使所述负载向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放电至所述第二负电压。

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端与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二时段或所述第六时段闭合,以使所述负载对地放电至所述地电压。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负载连接。

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六开关和第七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开关包括并联的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八开关和第九开关,所述第八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开关和所述第七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开关和多个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六开关和多个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数量与所述第六开关的数量相等,所述第四开关的数量与所述第七开关的数量相等。

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六开关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开关和多个所述第三开关中的一个连接;多个所述第七开关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开关和多个所述第四开关中的一个连接。

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向电容性负载提供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具体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第三开关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负载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包括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中的开关单元包括PMOS和NMOS;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或闭合;

11.一种主动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笔尖电极,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笔尖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12.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触控电极,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向电容性负载提供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具体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第三开关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与所述负载连接;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超张乐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