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06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0
本技术属于萃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包括壳体、萃取单元和降温单元,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萃取单元,所述萃取单元包括提取容器、萃取管和冷凝管,所述降温单元包括降温管、外管、泵和降温模块,多个萃取单元与降温单元之间相连实现对多个萃取单元中的对应冷凝管同时进行换热降温,并且该降温单元为首尾相接的封闭管路,减少对流体的消耗,且通过集成式整体循环降温单元,同时实现对多个萃取单元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减少了降温单元占地面积,并且可以简化操作、通过控制单个泵就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萃取单元降温的控制,实现了对多个卷材同时进行可溶物的萃取,提高萃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萃取装置,具体地说是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萃取方式所使用萃取仪萃取出卷材中的可溶物,在实际组装萃取仪过程中,由于是玻璃仪器,组装过程必须万分小心,很容易造成仪器的碎裂,且组装完成将萃取仪放入电热套上后,需用夹子夹住萃取仪,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接通上下水。整个过程比较繁复、一套设备占地面积也较大,一个通风橱放不下几套萃取仪,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冷却水的应用也是非常地浪费。

2、为此,本技术提供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目的为不改变萃取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多个来将多套萃取单元,以及集成降温单元进行循环降温,达到集成占地面积小、安全、操作简单、节约用水,并且可同时萃取多个卷材样品可溶物。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以及为了实现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包括:壳体;萃取单元,所述萃取单元有多个,均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萃取单元包括提取容器、萃取管和冷凝管,所述提取容器与所述萃取管之间连有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所述提取容器位置设有加热源;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包括降温管、外管、泵和降温模块,所述冷凝管外部套设有所述外管,以使所述冷凝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具有降温腔,多个所述降温腔之间连有所述降温管,所述降温管连有所述泵,所述降温管部分经过所述降温模块,适于所述泵驱动所述降温管和所述降温腔中的流体经过所述降温模块降温并循环流动。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温模块包括有制冷棒和冷源,所述制冷棒与所述冷源相连,所述制冷棒与所述降温管之间接触换热;所述制冷棒与所述降温管均为螺旋状且相互缠绕,适于增加所述制冷棒与所述降温管之间的接触面。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有加热区、萃取区和冷凝区,所述加热区、所述萃取区和所述冷凝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于所述萃取单元位置设有第一导孔,且所述萃取单元穿过对应所述第一导孔;所述冷凝区位置设有风机。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区中设置有导流板,适于所述风机使所述冷凝区中的空气在所述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在所述冷凝区中循环流动;所述导流板为水平设置,将所述冷凝区分为过渡区和低温区,所述过渡区靠近所述萃取管,所述低温区远离所述萃取管,所述过渡区和所述低温区靠近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位置相互连通,所述过渡区和所述低温区中均设置所述风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低温区中的所述风机吹动方向相反;所述制冷棒位于所述低温区内。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位于靠近所述萃取管,适于使所述低温区空间大于所述过渡区空间;所述导流板表面设有第二导孔,所述外管穿过所述第二导孔,且所述外管顶部位于所述低温区,所述外管底部位置过渡区。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温管为铜材料制品。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管为螺旋状。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的表面设有第一流孔和第二流孔,所述第一流孔位于靠近所述外管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二流孔位于靠近所述外管的底部位置;所述降温管连接所述外管上的所述第一流孔或所述第二流孔,以使降温腔内部流体可循环的所述降温单元中流通。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所述外管之间串连接,所述串连接为:相邻的所述外管之间通过所述降温管依次连接并且首尾相接,以形成内部流体可循环流通的所述降温单元,相邻所述外管连接方式为其中一个所述外管上的所述第一流孔与另一个所述外管上的所述第二流孔之间通过所述降温管相连;或,不同的所述外管之间并连接,所述并连接为:所述降温管包括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泵连有总管,所述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总管连有多个第一支管,所述泵的进口通过所述总管连有多个第二支管,多个所述第一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孔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流孔相连,所述总管与所述制冷棒之间接触换热。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孔为流体往所述降温腔的导入口,所述第二流孔为流体往所述降温腔的导出口;所述流体为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提供了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通过设置壳体、萃取单元和降温单元,通过将多个萃取单元设置在壳体中,使得萃取单元可以得到更为稳定支撑和固定效果,多个萃取单元中可以分别放置卷材样品,每个萃取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萃取系统,多个萃取单元与降温单元之间相连实现对多个萃取单元中的对应冷凝管同时进行换热降温,并且该降温单元为首尾相接的封闭管路,减少对流体的消耗,且通过集成式整体循环降温单元,同时实现对多个萃取单元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减少了降温单元占地面积,并且可以简化操作、通过控制单个泵就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萃取单元降温的控制,实现了对多个卷材同时进行可溶物的萃取,提高萃取效率。

14、2.本技术提供了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通过在外管上设第一流孔和第二流孔,第一流孔位于靠近外管的顶部位置,第二流孔位于靠近外管的底部位置,使得流体通过第一流孔或第二流孔导入外管内部后,流体可以在外管内部的降温腔中整体流动,确保对降温腔内部各位置均能进行充分换热降温。

15、3.本技术提供了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外管之间通过降温管串连接或者并连接,且通过第一流孔导入降温腔,然后通过第二流孔导出降温腔,保证在低温区流体的充分冷却,避免串连的闭环通道,流体反复吸收热量后,在后端的流体由于吸收了大量热量且过程并没有得到及时降温的情况下,出现后端的冷凝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降温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材可溶物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健王慧瞿学英徐百超施俊宝吴炜陈于许沄天
申请(专利权)人: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