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065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0
本技术公开了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体,所述控制柜体前侧铰接安装有密封柜门,所述控制柜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竖向设置并对称分布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元件安装空间,两个所述隔板与控制柜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元件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空气循环组件实现空气在控制柜体内的循环,循环过程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空气进行冷却,冷却的空气作用于元件安装空间内进行降温冷却来实现散热,外部的灰尘不易进入到控制柜体内部,避免散热风机本身工作产生热量影响散热,提高散热速度、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冷冷水机组控制柜相关,更具体地说,涉及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现今,风冷冷水机组的应用场合中,例如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等。在这些场合中,不仅需要夏季制冷,而且冬季同样需要制冷,因此一些风冷冷水机组会在冬季加入温度较低的自然空气辅助冷却,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数据机房的能耗,降低电量的损耗及电费,达到节能的效果。

2、为了达到使用需求,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设备涉及多种设备,并通过控制柜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等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以及控制功率的装置。

3、在控制柜的实际使用中,其内的元件长时间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可能会导致控制柜内部的元器件发生短路,甚至损坏,影响使用寿命。为了对控制柜内的元件进行散热,一般是在控制柜上开设多个散热孔并配合散热风扇,散热风扇本身工作时就会产生热量,外部的灰尘会从散热孔中进入到控制柜内部,进而导致了散热速度较慢,散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体,所述控制柜体前侧铰接安装有密封柜门,所述控制柜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竖向设置并对称分布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元件安装空间,两个所述隔板与控制柜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元件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

4、其中,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控制柜体的顶部并位于元件安装空间的正上方,两个所述隔板的上方均开设有通风口,两个所述隔板的下方均穿插设置有均匀的回流管。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柜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边为阶梯状并设置有密封圈。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控制柜体顶部的横板、与通风口对应的风管、安装于横板上方的电机、固定套接在电机输出轴外壁上并位于横板下方的主转盘、转动设置在横板和风管之间的转轴,固定套接于转轴外壁上的从动盘和吸风扇叶、传动设置在主转盘和从转盘之间的传动带。

7、其中,所述转轴设置为两个并对称分布,所述横板的底部和风管的顶部之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风管的内部,所述吸风扇叶位于风管的内部,所述风管与通风口对应并将其完全覆盖。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横板的横截面大于安装槽的横截面,所述横板的四角均穿插设置有螺钉,所述控制柜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螺钉适配的螺孔,所述螺钉可螺纹连接在螺孔内将横板安装在控制柜体的顶部,所述横板将密封圈压紧实现密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流管为“几”字形结构,所述回流管的两端一高一低设置,所述回流管位于元件安装空间内一端的高度低于位于换热通道内的一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流管位于元件安装空间内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吸湿棉。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换热通道内安装有若干导向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位于控制柜体的外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位于换热通道内并介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柜体的两侧均连通安装有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的一端延伸至换热通道内并装配有控制阀门,所述调节管道的另一端位于控制柜体的外侧并安装有防尘网。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4、本方案空气循环组件实现空气在控制柜体内的循环,循环过程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空气进行冷却,冷却的空气作用于元件安装空间内进行降温冷却来实现散热,外部的灰尘不易进入到控制柜体内部,避免散热风机本身工作产生热量影响散热,提高散热速度、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体(100),所述控制柜体(100)前侧铰接安装有密封柜门(110),所述控制柜体(100)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竖向设置并对称分布的隔板(120),两个所述隔板(120)之间形成元件安装空间(130),两个所述隔板(120)与控制柜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换热通道(140),所述元件安装空间(130)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组件(200),所述换热通道(140)内设置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体(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70),所述安装槽(170)的内边为阶梯状并设置有密封圈(1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200)包括有安装于控制柜体(100)顶部的横板(210)、与通风口(150)对应的风管(220)、安装于横板(210)上方的电机(230)、固定套接在电机(230)输出轴外壁上并位于横板(210)下方的主转盘(240)、转动设置在横板(210)和风管(220)之间的转轴(250),固定套接于转轴(250)外壁上的从动盘(260)和吸风扇叶(270)、传动设置在主转盘(240)和从转盘之间的传动带(2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10)的横截面大于安装槽(170)的横截面,所述横板(210)的四角均穿插设置有螺钉(211),所述控制柜体(100)的顶部开设有与螺钉(211)适配的螺孔(180),所述螺钉(211)可螺纹连接在螺孔(180)内将横板(210)安装在控制柜体(100)的顶部,所述横板(210)将密封圈(190)压紧实现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160)为“几”字形结构,所述回流管(160)的两端一高一低设置,所述回流管(160)位于元件安装空间(130)内一端的高度低于位于换热通道(140)内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160)位于元件安装空间(130)内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吸湿棉(1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140)内安装有若干导向板(14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0)的热端位于控制柜体(100)的外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0)的冷端位于换热通道(140)内并介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14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体(100)的两侧均连通安装有调节管道(400),所述调节管道(400)的一端延伸至换热通道(140)内并装配有控制阀门,所述调节管道(400)的另一端位于控制柜体(100)的外侧并安装有防尘网(410)。

...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体(100),所述控制柜体(100)前侧铰接安装有密封柜门(110),所述控制柜体(100)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竖向设置并对称分布的隔板(120),两个所述隔板(120)之间形成元件安装空间(130),两个所述隔板(120)与控制柜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换热通道(140),所述元件安装空间(130)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组件(200),所述换热通道(140)内设置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体(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70),所述安装槽(170)的内边为阶梯状并设置有密封圈(1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200)包括有安装于控制柜体(100)顶部的横板(210)、与通风口(150)对应的风管(220)、安装于横板(210)上方的电机(230)、固定套接在电机(230)输出轴外壁上并位于横板(210)下方的主转盘(240)、转动设置在横板(210)和风管(220)之间的转轴(250),固定套接于转轴(250)外壁上的从动盘(260)和吸风扇叶(270)、传动设置在主转盘(240)和从转盘之间的传动带(2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冷水自然冷却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10)的横截面大于安装槽(17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鹏周新梁
申请(专利权)人:恒华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