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服装的着装要求大大提升。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实现,而是要求一件产品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吸湿产品具有抗菌或抗抗起球等多功能特性。涤纶是目前纺织行业对聚酯原料消耗量最大的工业化产品之一,在现代纺织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人造纤维中最常用的品类,具有易护理、价格低廉的优点。但涤纶纤维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吸湿性差、易起毛起球、制成的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易滋生细菌等。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吸湿性能、抗菌性能和抗起球性能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吸湿抗菌面料,所述吸湿抗菌面料是由改性涤纶、改性壳聚糖、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和氯化锂混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取出,再通过纺织机纺纱织造得到。
4、作为优化,所述改性涤纶是由涤纶由硝酸硝化、硫化钠还原后,再和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反应得到。
5、作为优化,所述涤纶来自江阴市庆丰化纤有限公司。
6、作为优化,所述改性壳聚糖是由壳聚糖和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得到。
7、作为优化,所述壳聚糖来自河北润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作为
9、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0、(1)将涤纶在质量浓度为15~25g/l的硝酸溶液中浸渍15~25min后取出,在65~75℃静置20~3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再浸泡在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水溶液中,在97~99℃静置25~35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在55~65℃干燥8~10h,得到氨基化涤纶;将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三乙胺和四氢呋喃按摩尔量比1:(1.9~2.1):(3~5)混匀得到反应液;将氨基化涤纶、三乙胺和四氢呋喃按质量比1:(0.5~0.7):(5~6)混匀,在氮气氛围中、20~30℃、100~200rpm搅拌10~20min,降温至0~4℃,在55~65min内匀速加入反应液,反应液中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的摩尔量和氨基化涤纶中氨基的摩尔量之比为1:1,继续搅拌1~3h,再升温至20~30℃搅拌9~11h后过滤,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3~5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2h,得到改性涤纶;
11、(2)将壳聚糖、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和质量分数为4~6%的甲磺酸水溶液按质量比1:(3~5):(87~89)混匀,在氮气环境下、0~4℃、200~300rpm搅拌1~3h,加入无水乙醇至沉淀体积不变,静置1~2h后离心,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3~5次,在45~55℃干燥11~13h,得到改性壳聚糖;
12、(3)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按质量比1:(1~2):(0.01~0.03)混匀,通氮气5~15min,在85~95℃、100~200rpm搅拌2~3h,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0.3~0.4倍的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升温至95~105℃继续搅拌7~9h,以10~20℃/min的速度升温至130~140℃继续搅拌40~50min,在0.1~0.3mpa蒸馏1~2h,得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
13、(4)将改性涤纶、改性壳聚糖、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氯化锂、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0.2~0.4):(0.2~0.3):(0.001~0.003):(2.7~2.9):(0.6~0.8)混匀,在85~95℃、100~200rpm搅拌1~3h,静置20~30min,加入改性涤纶质量0.01~0.02倍的氯铂酸,继续搅拌10~20min,得到纺丝液;在电压27~29kv、接受距离12~14cm、推送速率0.002~0.004mm/s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完成后在60~70℃静置8~10h,得到纺丝纤维;将纺丝纤维浸泡在质量分数为9~1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用质量分数为50~60%的硫酸溶液调节ph为7~8,浸泡15~25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在40~50℃干燥3~5h,得到吸湿抗菌纤维;将吸湿抗菌纤维通过纺织机纺纱织造,得到吸湿抗菌面料。
14、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水溶液是由硫化钠、碳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0.8:40混匀得到。
15、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氨基化涤纶的反应方程式为:
16、。
17、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改性涤纶的反应方程式为:
18、。
19、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反应方程式为:
20、;
21、其中r为h或。
22、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的反应方程式为:
23、。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5、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吸湿抗菌面料时,将涤纶由硝酸硝化、硫化钠还原后,再和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反应得到改性涤纶;将壳聚糖和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得到改性壳聚糖;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将改性涤纶、改性壳聚糖、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和氯化锂混匀后静电纺丝得到纺丝纤维;将纺丝纤维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后,通过纺织机纺纱织造制成吸湿抗菌面料。
26、首先,将涤纶由硝酸硝化、硫化钠还原后,再和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反应得到改性涤纶;将壳聚糖和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得到改性壳聚糖;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通过硝化还原在涤纶主链上接枝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引入苯并三唑和受阻酚结构,利用质子转移的方式转化光能,同时还可以捕捉氧自由基,提高吸湿抗菌面料的抗老化性能;同时氨基和氯反应生成的仲胺,可以转化为卤胺,提高吸湿抗菌面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壳聚糖和过量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引入磷元素,能够与燃烧产物中的氢气和自由基反应,阻止燃烧反应进行,提高吸湿抗菌面料的阻燃性能;合成的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上有仲胺结构,可以在后续整理中转化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抗菌面料是由改性涤纶、改性壳聚糖、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和氯化锂混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取出,再通过纺织机纺纱织造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涤纶是由涤纶由硝酸硝化、硫化钠还原后,再和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反应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是由壳聚糖和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是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反应得到。
5.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水溶液是由硫化钠、碳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0.8:40混匀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改性涤纶的反应方程式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反应方程式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的反应方程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抗菌面料是由改性涤纶、改性壳聚糖、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和氯化锂混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取出,再通过纺织机纺纱织造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涤纶是由涤纶由硝酸硝化、硫化钠还原后,再和3-[3-叔丁基-5-(5-氯苯并噻唑-2-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丙酯反应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是由壳聚糖和乙烯基磷酸二甲酯反应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含哌嗪的聚硅氧烷是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反应得到。
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金锁,刘金抗,陈萍,陆佳宏,陆辉,苏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嘉宇斯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