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属于汽车铝合金棒材。
技术介绍
1、在汽车领域,需要大量使用到铝合金材料,如铝合金轮毂,各种铝合金配件等,其通常都是来源于铝合金棒材经过再次加工制成。
2、汽车领域所用的铝合金棒材,通常追求高强度、高韧性,因此,如果提高铝合金棒材的韧性是重中之重。
3、在铝合金棒材的冶炼过程中,搅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通常决定铝合金熔液中各组分的分散效果,例如,如果在精炼时,搅拌不充分,精炼剂未来得及发挥其精炼效果,就形成铝渣,不利于后期除气、除杂,从而显著影响铝合金棒材的质量。
4、现有的搅拌桨,通常其都是竖直设置的,其搅拌轴只有自转,无公转,因此,其为保证搅拌效果,需要增加搅拌叶片的面积、数量等,如此导致搅拌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呈旋涡状的,其分散效果有限。如果搅拌桨在自转的同时,也能够公转,其无论是搅拌范围、搅拌效果都会显著提高,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各组分分散效果。
5、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配方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Si:0.8~1.0%;Fe:0.1~0.15%;Cu:1.2~1.35%;Mn:0.6~0.7%;Mg:0.9~1.0%;Zn:0.03~0.05%;Ti<0.02%;Ce:0.02~0.03%;余量为A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精炼炉(10)内使用的搅拌装置为斜轴搅拌器;所述斜轴搅拌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配方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si:0.8~1.0%;fe:0.1~0.15%;cu:1.2~1.35%;mn:0.6~0.7%;mg:0.9~1.0%;zn:0.03~0.05%;ti<0.02%;ce:0.02~0.03%;余量为a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韧型汽车铝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精炼炉(10)内使用的搅拌装置为斜轴搅拌器;所述斜轴搅拌器包括安装架(212)、电机(11)、第一主轴(24)、套设在第一主轴(24)外部的第一轴承(264)、安装在第一主轴(24)下部的第一链轮(261)、与第一链轮(261)相适配的链条(263)、与链条(263)相适配的第二链轮(262)、安装在第一主轴(24)下端的接头(265)、与第二链轮(262)同轴连接的第二主轴(2621)、套设在第二主轴(2621)的第二轴承(2622)、安装在第二主轴(2621)下端的厚齿轮(252)、与厚齿轮(252)外啮合的片状齿轮(251)、第三主轴(21)、位于片状齿轮(251)上方的上限位环(23)、位于片状齿轮(251)下方的下限位环(22),所述第一主轴(24)由电机(11)驱动转动,所述第三主轴(21)的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211),所述第一主轴(24)和第二主轴(2621)均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三主轴(21)以第一主轴(24)所在轴线为中心进行公转,所述第三主轴(21)的轴线与第一主轴(24)所在轴线之间夹角为锐角且第三主轴(21)自转;所述第三主轴(21)的上端套设有第三轴承(213),所述第三轴承(213)的外圈与接头(265)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66),所述片状齿轮(251)套设在第三主轴(21)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轮(261)和第二链轮(262)之间通过链条(263)传动,所述第二主轴(2621)的上端与第二链轮(2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2622)的外周与上限位环(23)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板(2623),所述上限位环(23)和下限位环(22)均与安装架(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主轴(21)的外部同轴连接有半球状的半球体一(232)和半球状的半球体二(222),所述半球体一(232)和半球体二(222)均套设在第三主轴(21)的外部,所述上限位环(23)的中央设置有与半球体一(232)相适配且用来供第三主轴(21)穿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立新,赵晓光,吴胜利,高尚辉,冯宗玲,焦培勇,李成,许庆彬,张晓,吕涛,辛文侠,成凯,王志伟,李明,王环宇,许英杰,甘伟科,郭帅,梁鹏,王丹丹,贾林麦,郑婷婷,王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