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及设计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006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及设计制作方法,上颌牵引装置与下颌牵引装置是上下颌分体式,上颌牵引装置与下颌牵引装置之间通过咬合面嵌合。上颌牵引装置及下颌牵引装置上分别设置加强结构,上颌接触面上设置上颌咬合位,上颌接触面的唇颊侧设置上颌牵引钩,上颌牵引装置上设置三处观察窗,下颌接触面上设置下颌咬合位,下颌接触面的唇颊侧设置下颌牵引钩,在上颌牵引钩与下颌牵引钩之间悬挂固定橡皮圈,在上颌及下颌进行颌间弹力牵引,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牙弓夹板、颌间牵引钉等方法的辅助,即可在隐形正畸患者完成正颌手术后进行颌间弹力牵引,确保正颌术后的咬合关系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及设计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严重的牙颌面畸形常导致牙列不齐、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障碍以及面型不美观等。这类畸形仅仅通过正畸手段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常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去除牙性代偿,正颌手术移动颌骨骨块纠正颌骨畸形,术后继续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传统固定矫治器因其不够美观、舒适性差、难于维护口腔卫生等缺点,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无托槽隐形正畸技术,也常被称为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利用透明的可拆卸塑料矫治器来矫正牙齿排列的方法。与传统的金属托槽或陶瓷托槽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易于口腔卫生维护、疗效可预测性等优势,同时无托槽隐形正畸器是根据患者口腔的三维扫描数据个性化定制的,可以逐步引导牙齿移动到预期的位置。在整个数字化治疗过程中,正畸医师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对牙齿的移动,而患者也能通过模拟动画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要求采用无托槽隐形正畸,与此相应,无托槽隐形正畸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颌牵引装置(1)与下颌牵引装置(2)是上下颌分体式,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与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通过咬合面接触,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唇颊侧及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的舌侧上分别设置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同时起到终末咬合导板及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三处所述观察窗(15)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前牙区及双侧后牙区,通过所述观察窗(15)能够确认上颌牙齿就位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颌牵引装置(1)与下颌牵引装置(2)是上下颌分体式,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与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通过咬合面接触,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唇颊侧及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的舌侧上分别设置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同时起到终末咬合导板及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三处所述观察窗(15)分别位于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前牙区及双侧后牙区,通过所述观察窗(15)能够确认上颌牙齿就位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边缘距离上颌牙龈1-2mm,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的边缘距离下颌牙龈1-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形正畸装置的正颌术后颌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牵引装置(1)的唇颊侧设置所述上颌加强杆(14),所述下颌牵引装置(2)的舌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韩建民吴家乐何巍寻春雷王晓霞王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