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932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包括两组安装底座、传动辊、输送带及驱动电机,两组安装底座内部顶端处分别转动设置传动辊,两组传动辊之间共同套接有输送带,其中一组传动辊前端转轴延伸至安装底座前端并设置有驱动电机,输送带外部的中段处活动安装有倒凹形结构的限位框,限位框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竖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设置输送带、限位框、掷料组件、点胶机及压合机构等部件,先对机壳预纠偏点胶、再逐级向下定点递入端盖并与机壳重合以及高效压合所结合的方式,实现电机端盖与机壳一体化组装效果,在保证机壳与端盖组装质量的基础上又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具体为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电机生产点胶工艺环节过程中,电机端盖以及电机壳体对接端为了满足安装紧固要求及密封性,均需要进行点胶涂覆工作,随后通过压合对接方式配合螺栓完成端盖与壳体的固定,以实现电机端盖与机壳的组装;

2、由于电机组装过程中,是先对机壳表面涂胶后将端盖添加至涂胶表面后进行按压,且通常是通过敲打方式完成压合工作,然而传统的添加端盖方式及敲打压合对接的方式均易造成机壳与端盖存在偏差,影响电机组装效率;同时电机端盖与机壳之间压合时,其两者的连接处则出现渗胶的情况,若渗出胶体未及时清理,则易在短时间内发干且难以清除,影响电机质量,降低组装效率。

3、针对此方面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设置输送带、限位框、掷料组件、点胶机及压合机构等部件,先对机壳预纠偏点胶、再逐级向下定点递入端盖并与机壳重合以及高效压合所结合的方式,以实现电机端盖与机壳一体化组装效果,在保证机壳与端盖组装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包括两组安装底座(1)、传动辊(2)、输送带(3)及驱动电机(4),两组所述安装底座(1)内部顶端处分别转动设置传动辊(2),两组所述传动辊(2)之间共同套接有输送带(3),其中一组所述传动辊(2)前端转轴延伸至安装底座(1)前端并设置有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外部的中段处活动安装有倒凹形结构的限位框(5),所述限位框(5)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竖槽(501),且限位框(5)顶面中心处开设有投料槽(502),所述输送带(3)贯穿经过两组竖槽(501)内部靠近底端位置,两组所述竖槽(501)内部位于顶端及中段均设置有掷料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包括两组安装底座(1)、传动辊(2)、输送带(3)及驱动电机(4),两组所述安装底座(1)内部顶端处分别转动设置传动辊(2),两组所述传动辊(2)之间共同套接有输送带(3),其中一组所述传动辊(2)前端转轴延伸至安装底座(1)前端并设置有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外部的中段处活动安装有倒凹形结构的限位框(5),所述限位框(5)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竖槽(501),且限位框(5)顶面中心处开设有投料槽(502),所述输送带(3)贯穿经过两组竖槽(501)内部靠近底端位置,两组所述竖槽(501)内部位于顶端及中段均设置有掷料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竖槽(501)前后内壁位于中段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横杆(503),两组所述横杆(503)一端延伸至u型抵框一(9)底部,两组所述横杆(503)对立面等距离转动连接有辊轮(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掷料组件(6)共有四组,且其共分为两对,同排对应的两组所述掷料组件(6)为一对,两组所述掷料组件(6)呈上下分布,所述掷料组件(6)包括转杆(601),且转杆(601)活动安装在竖槽(501)内部,所述转杆(601)前后端分别与竖槽(501)内壁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且转杆(601)外壁位于前后端处均固定安装有中间宽两头尖的承载片(602),所述承载片(602)两端均延伸至竖槽(501)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机壳模块的点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8)两侧内壁位于底端边角处均贯穿设置有抵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强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先电常州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