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及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930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及构建方法,属于防洪墙技术领域,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洪墙加高存在的耐久性差、影响交通、抗冲击能力弱、无法快速构建等问题提出的;防洪墙加高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原防洪墙顶部的加高组件,该加高组件包括模板箱体、箱盖单元、挡水单元和支顶单元等;箱盖单元可以打开和扣合,模板箱体可以作为浇筑模板以及用于收纳;挡水单元与砼基础共同形成新的防洪墙,稳定可靠;支顶单元由底面移至上方,减小对观光走廊的通行影响,同时可对挡水单元支撑,起到加固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满足防洪需求又能满足景观、亲水需求,且具有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人力成本低、耐久性和稳定性好、构建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洪墙,尤其涉及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防洪墙技术从稳定河道、保证行洪安全的目的出发,常采用混凝土结构的防洪墙型式,防洪墙布置在临水堤肩处,墙背水侧中下部填土作为堤顶路面,上部1.2~1.5m作为防浪墙,也可挡水。

2、由于城市的发展以及河道自身的淤积等因素,使得原防洪墙无法满足现有的防洪需求,因原防洪墙的建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若全部拆除重建,必将影响工程的经济性,所以,对原防洪墙加高改造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

3、目前,常用的防洪墙加高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现浇混凝土加高方法;其二是采用装配式结构进行加高,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4、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加高方法,其存在的弊端是:加高后的混凝土是永久性结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虽然满足了防洪要求,但不符合景观以及亲水需求。

5、若采用装配式结构加高方法,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6448236 u的专利所公布的城市防洪墙加高结构,包括:防洪墙组件;挡板组件设置在防洪墙组件上;水平支撑组件连接在相邻的挡板组件之间;斜支撑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原防洪墙(4)顶部的加高组件,所述的加高组件包括模板箱体(5)、箱盖单元(8)、挡水单元(7)和支顶单元(9);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箱体(5)的左右两侧壁开设有供挡板(72)插入的槽口(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箱体(5)底部具有横撑(502),所述横撑(502)开设有用于安装膨胀螺栓的安装孔(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摆臂(84)、第二摆臂(8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原防洪墙(4)顶部的加高组件,所述的加高组件包括模板箱体(5)、箱盖单元(8)、挡水单元(7)和支顶单元(9);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箱体(5)的左右两侧壁开设有供挡板(72)插入的槽口(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箱体(5)底部具有横撑(502),所述横撑(502)开设有用于安装膨胀螺栓的安装孔(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墙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摆臂(84)、第二摆臂(87)以及从动杆(85),所述第一摆臂(84)与所述第二摆臂(87)等长设置;所述第一摆臂(84)与所述第二摆臂(8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模板箱体(5)的箱壁铰接;所述第一摆臂(84)与所述第二摆臂(87)的另一端分别与从动杆(85)铰接;还包括摆动杆(86),摆动杆(86)的一端与第二摆臂(87)固定连接;所述盖体(8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3),所述支撑座(83)开设有导向滑槽(831),所述导向滑槽(831)中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摆动杆(86)的另一端与该滑块铰接;所述从动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勇贺芳丁路光旭田忠芳郭磊刘炳新崔春梅耿艳香郭广军方肖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