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924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蜗轮结构,包括:主蜗轮,所述主蜗轮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环形,凸出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平面,所述安装部的内壁设有齿纹,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内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齿纹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副蜗轮,所述副蜗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安装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使副蜗轮与主蜗轮合并;所述主体部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内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副蜗轮开设有与第一容置孔对应的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内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消除了蜗轮蜗杆结构的回空间隙,减小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蜗轮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水下航行器向无人化、大型化发展,要求舵机体积小、控制精度高,噪声低、输出大力矩且具有自锁功能。一般均采用蜗轮蜗杆作为最后一级减速机构。

2、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比高,输出扭矩大,占用空间小,能自锁。但其回空间隙较大,含蜗轮减速机构的舵机长时间运转后,由于磨损也会导致舵机回空间隙增大。

3、舵机回空间隙会导致与其连接的舵板有框位,在舵板受到水流冲击后,舵板来回晃动造成蜗轮与蜗杆磕碰产生水下噪声。且对舵机操控精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大型水下航行器舵板较大较长,回空间隙会使舵板末端产生很大的位移。加剧了舵板位置的不确定性。对产品噪声和舵机操控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为降低回空间隙,目前采取的措施为提高加工精度、装配精度或采用多头蜗杆结构,但以上措施会加剧蜗轮磨损,且不能完全消除回空间隙。长时间运行后回空间隙依旧增大,达不到从根本上消除回空间隙的目的。

5、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消除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舵机消除回空间隙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新华陈博锐郭勍宋培培李桢柏张惠文任冬丽李滟津刘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