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920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包括用以调整姿态的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和后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减速板部件、尾部动力部件;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包括设置在船体主体前端的四个方向的前喷嘴;后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包括设置在船体主体后端的四个方向的后喷嘴;后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控制每个后喷嘴分别喷出水流,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控制每个前喷嘴分别喷出水流;减速板部件包的两个减速板可相对船体调整展开角度;尾部动力部件包括动力水泵、设置在船体尾部的尾部喷管,水源经过动力水泵加压后由尾部喷管向后喷出。将航空领域中的推力矢量控制用于潜航器的姿态控制,使其能够快速完成前进、上浮、下潜、转弯、侧移等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潜航器,特别是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


技术介绍

1、无人潜航器在军用与民用领域均应用广泛,在军用领域,无人潜航器通常被用于水下情报搜集、水下侦察、对潜艇活动的监测和追踪、水下作战等任务。它们可以在不暴露人员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对敌方海域进行监控和侦察,并在必要时执行水下作战任务,提供战场情报支持。在民用领域,无人潜航器可用于海洋科研、资源勘探、海底考古、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它们可以深入海底进行科学研究,探测海底资源如矿藏、石油等,帮助寻找失事飞机或船只,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总的来说,无人潜航器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扩展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同时也为军事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目前,常见的无人潜航器一般采用安装在尾部的螺旋桨提供推进动力,螺旋桨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较大,不利于在水下的隐蔽性。由于螺旋桨位于尾部,导致无人潜航器转弯半径较大,且常规的姿态控制也是由舵面的偏转完成,潜航器的姿态响应时间较长,机动性差。螺旋桨驱动形成的空泡效应限制了潜航器的速度。此外,潜航器的上浮下潜一般是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调整潜航器姿态的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和后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减速板部件、尾部动力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包括空心的前侧球心阀(23)、同心转动地套在所述前侧球心阀(23)外的前侧外壳(51)、供水的前侧水泵(24)、前侧舵机(222)、与所述前侧舵机(222)连接的前传动轴(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前侧水泵(24)连通的管道穿过所述前侧外壳(51)后连通至前侧球心阀(23)的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调整潜航器姿态的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和后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减速板部件、尾部动力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矢量控制系统部件包括空心的前侧球心阀(23)、同心转动地套在所述前侧球心阀(23)外的前侧外壳(51)、供水的前侧水泵(24)、前侧舵机(222)、与所述前侧舵机(222)连接的前传动轴(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前侧水泵(24)连通的管道穿过所述前侧外壳(51)后连通至前侧球心阀(23)的进水口(231),所述进水口(231)和前阀出水口(232)通过内置在前侧球心阀(23)的弯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矢量控制推进的无人潜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球心阀(23)与前侧外壳(5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涂有油膜,所述油模为所述前侧球心阀(23)相对前侧外壳(51)的转动提供润滑并防止水进入间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福生屈宵刘奎吾刘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