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98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0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其中,液冷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且第一板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流道;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表面相连,以使流道与第二表面构成过液空间,且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与过液空间连通。通过上述的设置,从而在不影响电池包厚度的情况下,使得液冷板的强度得以提升,也更方便对电芯进行定位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电池的发热量也随之增大,由此,具有冷却速度快、比容大、换热系数高等特点的液冷散热系统逐渐成为主流的散热方式。液冷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通过将液冷板内部冷却液与电池表面接触后,将产生的热量带到电池系统外部,从而达到电池冷却降温的价值作用,所以,作为液冷系统核心部件的液冷板变得尤为重要。

2、现在常用的液冷板主要由流道板、上平板、进水口、出水口等部分组成,流道板和上平板材质通常为铝,考虑到传热效率,厚度一般设置在1mm左右,这也导致了液冷板整体的强度不会太高。而在采用ctp方案的动力电池包中,由于没有侧板、钢带的束缚,电芯的过度膨胀可能会导致液冷板出现变形、扭曲,影响液冷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电池包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在不增加电池包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以实现提升液冷板强度的目的。...

【技术保护点】

1.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12)与所述出液接口(13)沿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设置有四条,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厚度设置为0.5mm-1mm

6....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12)与所述出液接口(13)沿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设置有四条,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厚度设置为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沿其延伸方向的端部设置为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陈河盛范念中周红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