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87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包括步骤1:实时定量上肢静态工作姿势;步骤2:针对不同上肢静态工作姿势,施加不同力量输出,确定各力量输出情况下,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保持时间和恢复时间;步骤3:建立保持时间与力量输出之间的函数模型;步骤4:根据实际力量输出,确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形成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针对以静态工作姿势为主的人员,快速准确的构建与其自身适宜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给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指导,有效降低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风险;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从业者的感受和/或生理信号为主要依据,记录动作持续时间/休息持续时间与疲劳程度的关系,更具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效学,具体涉及一种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信息生活的发展,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导致静态姿势工作增多,长时间保持静态工作姿势增加了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风险。实施静态工作姿势评估,进行良好的工效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肌肉骨骼疾患风险因子引起肌肉损伤和工作效率下降。同时,针对以静态工作姿势为主的人员,如牙医、文员、程序员、驾驶员等,执行与自身适宜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由身体组织负荷过载或者累积性疲劳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风险。

2、申请号为201410379957.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rula的人体舒适度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工作数据获取模块、身体姿态量化模块、疲劳量化模块和人体舒适度确定模块;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人体姿态数据、姿态持续时间以及最大自主伸缩力的百分比;利用rula方法量化身体姿态影响因素c;量化疲劳影响因素得到疲劳量化评分d;结合c和d,确定人体舒适度;分析造成人体不舒适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调整措施。该专利技术集成一种基于运动单元的肌肉疲劳模型到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实时定量上肢静态工作姿势,包括:标记上肢骨性标志点,拍摄包括所述骨性标志点的图像,根据图像中骨性标志点的位置,确定上肢静态工作姿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上肢骨性标志点包括肩锁关节、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桡骨茎突;采用二维摄影摄像四点法垂直拍摄人体矢状面图像,将拍摄图像中的肩锁关节与肱骨外上髁连线、肱桡关节与桡骨茎突连线,两线所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实时定量上肢静态工作姿势,包括:标记上肢骨性标志点,拍摄包括所述骨性标志点的图像,根据图像中骨性标志点的位置,确定上肢静态工作姿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上肢骨性标志点包括肩锁关节、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桡骨茎突;采用二维摄影摄像四点法垂直拍摄人体矢状面图像,将拍摄图像中的肩锁关节与肱骨外上髁连线、肱桡关节与桡骨茎突连线,两线所成夹角为肘关节角度,用于描述上肢小臂静态工作姿势;拍摄图像中的肩锁关节与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与腋中线所成夹角为肩关节角度,用于描述上肢大臂静态工作姿势;采用上肢小臂静态工作姿势和/或上肢大臂静态工作姿势描述上肢静态工作姿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不同上肢静态工作姿势下,测量其对应的主要工作肌群的最大随意收缩力,并根据所述最大随意收缩力确定对应上肢静态工作姿势下的不同力量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上肢静态工作姿势的工作休息周期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每种上肢静态工作姿势下,施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徐红旗张陈史冀鹏薛永泰周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