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栽培植物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后,具有一定生产价值或经济性状,遗传性稳定,能适合人类需要的植物,而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以基质栽培农作物的方法,或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技术能够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防止水分大量渗透和流失,还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拥有最大的生产力,比起传统的土壤栽培技术有一定的优势,而在植物的无土栽培中,经常会将植物种植在栽培架上,通过将栽培架设置成多层,实现植物的较为紧凑的种植,尽可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栽培架使用时,由于栽培架高度较高,这样在观察植物长势时,难以直接观察栽培架顶层的植物,不利于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且由于植物种植在栽培架的种植槽内,不利于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处理器、植物栽培装置、存储单元、温湿度检测单元、通风单元与营养液输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配套有存储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与存储单元双向通讯连接,所述存储单元用于记录温湿度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支撑模块(100),所述支撑模块(100)内部设置有四个栽培模块(200),所述支撑模块(100)包括支撑架(110),所述支撑架(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处理器、植物栽培装置、存储单元、温湿度检测单元、通风单元与营养液输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配套有存储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与存储单元双向通讯连接,所述存储单元用于记录温湿度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支撑模块(100),所述支撑模块(100)内部设置有四个栽培模块(200),所述支撑模块(100)包括支撑架(110),所述支撑架(110)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20),所述栽培模块(200)包括栽培盒(210),所述栽培盒(210)顶部内侧面滑动连接有栽培框(220),所述栽培框(220)顶面滑动连接有四个栽培板(230),所述栽培盒(210)侧面两侧均开设有输送槽(214),所述输送槽(214)通过管道与营养液输送单元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0)两个侧面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150),位于顶部的定位杆(150)侧面与支撑架(110)侧面滑动连接,且位于底部的定位杆(150)侧面与相邻支撑座(120)侧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150)端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40),所述栽培盒(210)两个侧面对应连接杆(140)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垫块(211),所述连接杆(140)侧面对应栽培盒(210)设置有四个卡位块(141),所述栽培框(220)两侧内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21),所述连接轴(221)两端侧面均与相邻垫块(211)内侧面接触,所述支撑座(120)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1),所述电动伸缩杆(121)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与支撑座(120)内侧面滑动连接的连接块(122),且连接块(122)侧面与位于底部的定位杆(150)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框(220)两个侧面均转动连接有定位轴(222),所述定位轴(222)一端设置有滑动框(240),所述支撑架(110)内侧面两侧对应滑动框(240)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160),所述滑动框(240)两端均与相邻限位杆(160)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框(240)内侧面滑动连接有与定位轴(222)一端固定连接的滑动块(2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0)两个侧面均开设有两个连接槽二(113),所述连接槽二(113)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丝杆二(114),所述丝杆二(114)侧面旋合连接有与连接槽二(113)内侧面滑动连接的滑动座(115),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盎,吴凯华,唐林,孙斌,张少峰,蒙向军,汤歆然,王文科,王玺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集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