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87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和冷却三角架,所述冷却三角架沿主框架长度方向安装于主框架的两侧,所述主框架的顶面铺设有楼板,所述楼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中心处的主框架上安装有风机支座,所述冷却三角架的外侧设置有清洗机架。本技术能够承受承受风机荷载、冷却三角的荷载、检修荷载、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等,满足工艺专业对变形的要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并且整体施工周期短,成本可控;同时便于风机安装检修,通过设置有清洗机架,可安装清洗装置为塔内清洗,对管束全方位近距离清洗,保证了清洗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属于冷却塔。


技术介绍

1、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国内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2、绿色氢能技术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风机、水泵等发电机组转换成电能,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换成氢气,将氢气储存或直接输送至氢气应用终端,作为电力或交通运输燃料、化工原料等以满足各行业对于氢能的需求。

3、现有的制氢系统一般采用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循环水冷却方式采用带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的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流程是:制氢站冷却水进入制氢设备通过表面换热,受热后的循环水送至间冷塔,通过空冷散热器与空气进行表面换热,循环水被空气冷却后由循环水泵再返回制氢设备,构成了密闭循环。

4、现有的空冷塔采用机械通风间接冷却塔,其框架结构荷载有限,并且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就是要实现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和冷却三角架(2),所述冷却三角架(2)沿主框架(1)长度方向安装于主框架(1)的两侧,所述主框架(1)的顶面铺设有楼板(4),所述楼板(4)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中心处的主框架(1)上安装有风机支座(5),所述楼板(4)上设置有与风机支座(5)一一对应的电机支座(16),所述冷却三角架(2)的外侧设置有清洗机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框架横梁(7)、框架立柱(8)和独立基础(9),所述框架立柱(8)垂直并伸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和冷却三角架(2),所述冷却三角架(2)沿主框架(1)长度方向安装于主框架(1)的两侧,所述主框架(1)的顶面铺设有楼板(4),所述楼板(4)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中心处的主框架(1)上安装有风机支座(5),所述楼板(4)上设置有与风机支座(5)一一对应的电机支座(16),所述冷却三角架(2)的外侧设置有清洗机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框架横梁(7)、框架立柱(8)和独立基础(9),所述框架立柱(8)垂直并伸入地面,且每根所述框架立柱(8)伸入地面的根部均设置有独立基础(9),多个所述框架横梁(7)沿水平平面相互交错连接后形成横梁层,所述横梁层通过框架立柱(8)水平固定,且最下层所述框架横梁(7)与地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长度方向的框架横梁(7)的两端均伸出最外侧框架立柱(8),所述冷却三角架(2)固定于框架横梁(7)的伸出部分,最下层向外伸出的所述框架横梁(7)的伸出端设置有支腿(10),且支腿(10)的根部设置有基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氢站电解水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0)根部的基础与距离该基础最近的独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荣王书士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