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捕集,具体涉及一种碳捕集吸收塔。
技术介绍
1、捕集溶液与二氧化碳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吸收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热量无法带走,会导致吸收塔内温度升高,影响吸收效率。
2、相关技术中,为了保障吸收反应高效进行,通常会在碳捕集系统中设置有烟气脱硫塔、以及用于给进入吸收塔的烟气、半贫液降温的换热装置,然而由于烟气脱硫塔和换热装置外置,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已建成电厂新增碳捕集装置的改造,同时,烟气的热能无法得到利用,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碳捕集吸收塔,能够提高设备的集成度,降低占地面积,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效率和碳捕集吸收效率。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捕集吸收塔,包括:
4、塔体,所述塔体具有吸收腔、预处理腔和富液腔,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介质出口和烟气进口;
5、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设在所述富液腔内,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接以使进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的烟气与所述富液腔内的吸收介质换热,冷却后的烟气经所述预处理腔后进入所述吸收腔,升温后的吸收介质经所述介质出口排出;
6、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在所述吸收腔内,所述介质进口与所述吸收腔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吸收腔内的吸收介质和/或烟气降温冷却,脱除二氧化碳后的烟
7、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捕集吸收塔还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吸收腔内,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下方。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所述填料层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填料层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9、所述填料层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填料层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下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捕集吸收塔还包括温度检测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速,以使进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本体和多个第一管,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本体设在所述富液腔内,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处理腔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管呈阵列且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富液腔中;和/或
13、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布置在所述第一腔内以对由所述烟气进口进入所述第一腔的烟气分散导流;和/或
14、所述烟气进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烟气进口沿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和/或
15、所述本体的周向侧壁与所述富液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流间隙;和/或
16、所述本体的中部具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本体上方的富液腔连通,所述过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下方的富液腔连通;和/或
17、所述预处理腔的侧壁上设有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所述第一管延伸入所述预处理腔内,且所述第一管的出气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溶剂出口;和/或
18、所述第一管的出气端设有布气帽。
1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腔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富液腔连通,所述吸收腔中的吸收介质经所述第二管流入所述富液腔。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管,所述第三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吸收腔内,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三管的延伸入所述吸收腔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的与所述吸收腔连通的一端,所述预处理腔中的烟气经所述第三管流入所述吸收腔内。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和所述第三管布置于所述塔体内;和/或
22、所述塔体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吸收腔布置于所述第一区段内,所述预处理腔布置于所述第二区段内,所述富液腔布置于所述第三区段内,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通过螺栓连接;和/或
23、所述第三管的延伸入所述吸收腔的一端设有布气帽。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捕集吸收塔还包括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在所述吸收腔的顶部,脱除二氧化碳后的烟气经所述除雾器后由所述烟气出口排出;和/或
25、碳捕集吸收塔还包括布液器,所述预处理腔和所述吸收腔内均设有布液器;和/或
26、所述预处理腔内通入有氧化镁溶剂,以对烟气进行脱硫。
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捕集吸收塔,通过将烟气的预处理单元、换热单元集成与塔体内,提高设备的集成度,降低占地面积,并使得烟气能够在塔体内与富液腔内的吸收介质进行换热,降低烟气与吸收介质在吸收腔内的反应温度,同时提高流出塔体的吸收过二氧化碳的吸收介质的温度,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效率和碳捕集吸收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吸收腔内,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所述填料层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填料层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速,以使进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本体和多个第一管,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本体设在所述富液腔内,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处理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腔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富液腔连通,所述吸收腔中的吸收介质经所述第二管流入所述富液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所述第三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吸收腔内,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三管的延伸入所述吸收腔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的与所述吸收腔连通的一端,所述预处理腔中的烟气经所述第三管流入所述吸收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和所述第三管布置于所述塔体内;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在所述吸收腔的顶部,脱除二氧化碳后的烟气经所述除雾器后由所述烟气出口排出;和/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吸收腔内,所述填料层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和所述填料层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填料层沿吸收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所述调节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速,以使进入所述填料层中的吸收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本体和多个第一管,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腔,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本体设在所述富液腔内,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练波,范紫桉,米立海,刘汉明,李甲伟,王焕君,高力安,孙北奇,宋小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