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应用于数据分析、数据存储等一系列的大数据设备逐渐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现阶段的监测仪通常会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施监测,减少了人工的监测时带来的不准确以及成本等。
2、现有的cn213632198u,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支撑套内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右侧卡接有定位销,所述齿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侧滑动套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钉,所述调节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本体,所述监测仪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该监测装置的太阳能板在夜晚与连续阴雨天时,不能照射到太阳光,会让太阳能板不能发电,进而导致太阳能板不能给监测仪本体供电,使监测仪本体停止工作,且不能对剩余电力进行储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续航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在调节监测仪本体的高度时,需要将限位钉取出后,再人工滑动来调节调节筒的高度,调节完后还需要将限位钉重新穿入调节筒中,并与卡槽螺纹连接,该过程太过于繁琐并耗时耗力,实用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监测装置不能对剩余电力进行储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续航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在调节监测仪本体的高度时,过程太过于繁琐并耗时耗力,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仪本体,所述监测仪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所述支撑圆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与支撑圆盘上设置有发电模块,所述监测仪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
3、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罩呈圆台状,所述监测仪本体处在防雨罩的内侧。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雨罩能够起到防止雨水进入监测仪本体的目的,增加了对监测仪本体的保护效果。
5、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防雨罩表面的多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在支撑圆盘上的蓄电池与设置在防雨罩上的两个风力发电机,两个所述风力发电机背对而设,所述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以及风力发电机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等距设置在防雨罩的外表面上,使光伏太阳能发电板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同时设置在防雨罩上的两个风力发电机是背对而设,并且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以及风力发电机均与蓄电池电连接,使用时,当白天且天气晴朗时,光伏太阳能发电板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同时风力发电机通过将风能转换为电能来进行发电,当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与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力满足了监测仪本体的日常所需后,会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至蓄电池中,当夜晚或阴雨天时,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会因接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导致不能够产生电力为监测仪本体续航,但是风力发电机不受时间与天气的影响会持续发电,同时蓄电池中提前储存的电力也会为监测仪本体提供续航,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与续航能力。
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监测仪本体下端的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防护外壳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开口中设置有开关,所述电动伸缩杆、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外壳加上固定外壳的高度与内部电动伸缩杆能伸缩的最大长度一致,同时防护外壳与电动伸缩杆的运动状态相同,当监测仪本体需要升高或降低时,打开开口上的盖板后,再打开开口中的开关,电动伸缩杆会自动带动防护外壳升高或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防护外壳与监测仪本体固连在一起,所以监测仪本体也会与防护外壳一起,与电动伸缩杆进行同步运动,当调节至需要高度时,关闭开关与盖板,进而对监测仪本体进行高度的调节,实现了自动调节监测仪本体高度的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调节的繁琐过程,提高了实用性。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重力底座,所述重力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两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倒刺,所述重力底座与所述固定外壳通过螺栓一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力底座与固定桩的设置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的作用,同时固定外壳与重力底座通过螺栓一固定,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使装置能够更好的支撑住监测仪本体。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外壳的外表面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四个支撑杆,所述固定套与支撑杆通过螺栓二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根支撑杆通过呈八字型的竖向斜撑与地面接触,相对的两根支撑杆呈三角形的结构,同时支撑杆与固定套通过螺栓二固定在固定外壳的外表面,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技术通过发电模块的设置,多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等距设置在防雨罩的外表面上,使光伏太阳能发电板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能够更好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同时设置在防雨罩上的两个风力发电机是背对而设,并通过风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发电,同时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以及风力发电机均与蓄电池电连接,将产生的满足监测仪本体日常所需后多余的电力通过蓄电池储存,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续航能力,并防止了夜晚或阴雨天气太阳能板不能正常发电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本技术通过升降模块的设置,防护外壳加上固定外壳的高度与内部电动伸缩杆能伸缩的最大长度一致,同时防护外壳与电动伸缩杆的运动状态相同,当监测仪本体需要升高或降低时,打开开口上的盖板后,再打开开口中的开关,电动伸缩杆会自动带动防护外壳升高或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防护外壳与监测仪本体固连在一起,所以监测仪本体也会与防护外壳一起,与电动伸缩杆进行同步运动,当调节至需要高度时,关闭开关与盖板,进而对监测仪本体进行高度的调节,实现了自动调节监测仪本体高度的目的,避免了人工手动调节的繁琐过程,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16、3、本技术通过支撑模块的设置,通过重力底座与固定桩的设置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的作用,四根支撑杆通过呈八字型的竖向斜撑与地面接触,相对的两根支撑杆呈三角形的结构,同时支撑杆与固定套通过螺栓二固定在固定外壳的外表面,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使装置能够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3),所述支撑圆盘(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雨罩(2),所述防雨罩(2)与支撑圆盘(3)上设置有发电模块(6),所述监测仪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模块(7),所述升降模块(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2)呈圆台状,所述监测仪本体(1)处在防雨罩(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6)包括设置在所述防雨罩(2)表面的多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62)、设置在支撑圆盘(3)上的蓄电池(63)与设置在防雨罩(2)上的两个风力发电机(61),两个所述风力发电机(61)背对而设,所述光伏太阳能发电板(62)以及风力发电机(61)均与蓄电池(6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重力底座(51),所述重力底座(5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桩(52),所述固定桩(52)两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倒刺(54),所述重力底座(51)与所述固定外壳(72)通过螺栓一(5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外壳(72)的外表面上的固定套(56),所述固定套(56)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四个支撑杆(53),所述固定套(56)与支撑杆(53)通过螺栓二(57)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3),所述支撑圆盘(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雨罩(2),所述防雨罩(2)与支撑圆盘(3)上设置有发电模块(6),所述监测仪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模块(7),所述升降模块(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2)呈圆台状,所述监测仪本体(1)处在防雨罩(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6)包括设置在所述防雨罩(2)表面的多块光伏太阳能发电板(62)、设置在支撑圆盘(3)上的蓄电池(63)与设置在防雨罩(2)上的两个风力发电机(61),两个所述风力发电机(61)背对而设,所述光伏太阳能发电板(62)以及风力发电机(61)均与蓄电池(6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大数据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7)包括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吴恩泽,袁智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