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765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属于红外气体分析技术领域,包括气体吸收池组件、光学主机组件和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连接气体吸收池组件和光学主机组件,气体吸收池组件用于输出经待测气体处理后的红外光,柔性连接件具有第一腔室,红外光输出后经过柔性连接件的第一腔室输入至光学主机组件进行红外气体分析的作业;在气体吸收池组件和光学主机组件之间设置密闭的柔性连接件,在气体吸收池组件和光学主机组件之间存在误差时,可通过具备柔性的连接件进行缓冲吸收,使得设计误差不会在气体吸收池组件和光学主机组件之间传递,在气体吸收池组件和光学主机组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光路不会受到影响,可有效保障仪器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红外气体分析,具体涉及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


技术介绍

1、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包括气体样品吸收池和光学主机,在测量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时,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光束穿过待测污染气体样品吸收池,进入干涉仪后产生干涉光信号,干涉光信号经光电探测器转换后变成电压信号,采集卡采集所产生的电压信号,并由计算机控制,对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通过傅立叶变换将干涉图转换为光谱图,反演解算出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

2、但由于气体样品吸收池和光学主机之间存在设计误差,部件之间进行连接时,其设计误差便会相互传递,导致样品吸收池或光学主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光路,导致仪器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样品吸收池和光学主机之间进行连接时,设计误差相互传递,影响器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吸收池组件,用于输出经待测气体处理后的红外光;

3、光学主机组件,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00)包括柔性筒体(310)、第一法兰(341)和第二法兰(3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筒体(310)包括第一凸缘(320)和第二凸缘(3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一法兰压板(342)和第二法兰压板(3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主机组件(200)包括承载座(210)、壳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00)包括柔性筒体(310)、第一法兰(341)和第二法兰(3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筒体(310)包括第一凸缘(320)和第二凸缘(3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一法兰压板(342)和第二法兰压板(3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主机组件(200)包括承载座(210)、壳盖(220)和光谱分析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20)具有第一通孔(222),所述第一通孔(22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20)具有第一凹槽(223),所述柔性连接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气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昌生尤红第五蔻蔻隋峰黄启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