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754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22
本技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包括岩棉板和饰面板,还包括岩棉框架以及饰面框架,所述岩棉框架与饰面框架的相向侧粘接固定,所述岩棉板粘接固定在岩棉框架背向饰面框架的一侧,所述饰面板粘接固定在饰面框架背向岩棉框架的一侧。本技术中,通过岩棉框架和饰面框架的设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空腔结构辅助隔音降噪,避免现有技术下利用增加岩棉板等板材的厚度提高隔音效果,同时使得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能够保持较为轻便,进而更为高效的利用建筑空间;通过第一加固架和第二加固架的设置,使得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保持较为轻便的同时,能够提高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棉板x,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


技术介绍

1、岩棉板以玄武岩为材料,经高温融熔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岩棉板在建筑上的大量应用,为中国建设更多的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2、现有技术下,岩棉板常见的采用保温层和饰面层粘接组成,其中,保温层主要填充物为岩棉纤维,饰面层选用饰面砂浆、点缀灰浆等轻质功能性涂层或有杰出透气性的水性外墙涂料,这样让岩棉板保持了其轻质的特性,也增加了其美观度。

3、但是岩棉板所具有的隔音、隔热等综合作用,一般是基于其芯层材料本身所具备的性能,并且其作用效果的优劣是基于墙体各层材料的厚度,所以现有复合类轻质隔墙板,若想达到更好的综合性能,一般是通过增加墙板厚度来实现,这样就增加了岩棉板所占用的建筑空间,不利于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岩棉板一般是通过增加墙板厚度来实现更好的综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包括岩棉板(10)和饰面板(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岩棉框架(30)以及饰面框架(40),所述岩棉框架(30)与饰面框架(40)的相向侧粘接固定,所述岩棉板(10)粘接固定在岩棉框架(30)背向饰面框架(40)的一侧,所述饰面板(20)粘接固定在饰面框架(40)背向岩棉框架(3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31)朝向第二框体(41)的一侧端角部还形成有连接槽(36),所述第二框体(41)朝向第一框体(31)的一侧端角处还形成有连接柱(46),所述连接柱(46)插入至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包括岩棉板(10)和饰面板(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岩棉框架(30)以及饰面框架(40),所述岩棉框架(30)与饰面框架(40)的相向侧粘接固定,所述岩棉板(10)粘接固定在岩棉框架(30)背向饰面框架(40)的一侧,所述饰面板(20)粘接固定在饰面框架(40)背向岩棉框架(3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31)朝向第二框体(41)的一侧端角部还形成有连接槽(36),所述第二框体(41)朝向第一框体(31)的一侧端角处还形成有连接柱(46),所述连接柱(46)插入至相邻连接槽(36)内并与之卡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降噪吸音防火岩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31)朝向第二框体(41)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一密封槽(33),所述第一密封槽(33)处于第一腔体(32)和若干组连接槽(36)之间,所述第二框体(41)朝向第一框体(31)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二密封槽(43),所述第二密封槽(43)处于第二腔体(42)和若干组连接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旗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