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多晶硅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粒状多晶硅分选器。
技术介绍
1、硅烷流化床法生产出的粒状多晶硅因粒径不一致,导致生产出的粒状多晶硅需经筛选去除小颗粒才能包装实现销售,粒状多晶硅从产出到包装可分阶段进行分选,并对筛选出的小颗粒加以利用。目前粒状颗粒硅填补了多晶硅多元化生产工艺的空缺,在拉直单晶时,因其圆形度、流动性好,颗粒间缝隙率低,能有效提高坩埚装填率,符合单晶用料的需求。若粒状多晶硅的粒径偏小,在进入坩埚就会熔融,造成进料口堵塞,故生产出的小颗粒在下游的需求量甚少,但小颗粒硅的产生不可避免,可在流化床出口、包装之前进行分选,故在实际生产中分选器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投入,选择一种经济、同时能满足不用需求的分选器则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粒状多晶硅分选器,达到高效分选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包括筒状的上半部和锥状的下半部;所述的上半部顶部设有进料口,上半部的侧面开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的下半部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的上半部内横向设置有第一筛板,将上半部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小颗粒硅能够透过第一筛板落入下半部并从第二出料口下料;所述第一筛板上截留的大颗粒硅从第一出料口下料。
4、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筛板上部,通过下料管连接至颗粒硅产品罐。
5、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下料管连接至下方的流
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筛板为一块与水平面成20~30°斜角的筛板,筛板孔径为16~20目,筛板与分选器的上半部内壁无缝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半部位于第一筛板斜面的下端处侧面,开有与第一出料口连通的通槽。
8、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槽处设置有第二筛板。
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筛板竖向设置在分选上半部侧面的通槽处,第二筛板孔径为4~16目。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筒状的上半部和锥状的下半部四周均设置有一组气动振打器。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处设有大颗粒出口缓冲器,所述的大颗粒出口缓冲器安装在分选器上半部的外侧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呈锥形体连接至大颗粒出口缓冲器内。
13、有益效果:
14、该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利用筛板孔径的不同对粒状多晶硅进行分选,竖向筛板与横向筛板结合实行固体物料分类分选,同时考虑在分选时可能存在堆积不下料的情况,在其外部安装多个气动振打器,避免固体下料堵塞,实现经济、高效分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上半部(10)和锥状的下半部(20);所述的上半部(10)顶部设有进料口(101),所述上半部(10)的侧面开有第一出料口(102);所述的下半部(20)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03);所述的上半部(10)内横向设置有第一筛板(104),将所述上半部(10)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2)位于所述第一筛板(104)上部,通过下料管连接至颗粒硅产品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出料口(103)通过下料管连接至下方的流化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2)处设有大颗粒出口缓冲器(107),所述的大颗粒出口缓冲器(107)安装在所述分选器上半部(10)的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2)呈锥形体连接至所述大颗粒出口缓冲器(107)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上半部(10)和锥状的下半部(20);所述的上半部(10)顶部设有进料口(101),所述上半部(10)的侧面开有第一出料口(102);所述的下半部(20)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03);所述的上半部(10)内横向设置有第一筛板(104),将所述上半部(10)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多晶硅分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2)位于所述第一筛板(104)上部,通过下料管连接至颗粒硅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创,付绪光,王共远,谢岩,蒋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