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695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6
本技术公开了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而本技术包括箱体,箱体的一端开设有预留孔,预留孔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槽,箱体的下内壁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且箱体的下内壁另一侧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的底端与箱体的下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支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蜗轮,蜗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短杆,本技术通过设置绕线机构,起到便于将充电连接线设置的足够长并进行缠绕收纳的作用,提高了电池充电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起到便于对充电的电源插盘进行固定的作用,提高了电池充电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具体为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充电装置是冲击电压(电流)试验发生器的先决条件,为适应不同的测试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充电单元可分为两种类型:适用于电压要求不高但要求有较大的充电电流,比如负载大电容量发生器设备以及生产用要求充电速率较高的设备。

2、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3、首先,现有的电池充电装置中不具有绕线机构,由于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需要用到充电连接线,现有的充电连接线的长度一般都比较短,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充电时,有时需要较长的充电线进行充电,不具有绕线机构,从而不便于将充电连接线设置的足够长并进行缠绕收纳,降低了电池充电装置的使用范围;

4、其次,现有的电池充电装置中不具有固定机构,由于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一般会用到电源插盘进行充电,现有一般选择直接将电源插盘直接放置在箱体上进行对电池充电,未设置对电源插盘固定的机构,使得电源插盘容易掉落,不具有固定机构,从而不便于对充电的电源插盘进行固定,降低了电池充电装置的实用性。

5、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车载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端开设有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槽(6),所述箱体(1)的下内壁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3),且箱体(1)的下内壁另一侧设置有绕线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壳体(37),所述壳体(37)的底端与箱体(1)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7)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31),两个所述转杆(31)背向壳体(37)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链轮(35),所述壳体(37)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34),所述第二支...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端开设有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槽(6),所述箱体(1)的下内壁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3),且箱体(1)的下内壁另一侧设置有绕线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壳体(37),所述壳体(37)的底端与箱体(1)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7)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31),两个所述转杆(31)背向壳体(37)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链轮(35),所述壳体(37)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34),所述第二支座(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3),且第二电机(33)的输出端贯穿壳体(37)的一端并与其中一个链轮(35)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链轮(35)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链条(32),所述链条(32)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连接块(36),且连接块(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长杆(38),所述壳体(37)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301),且长杆(38)背向连接块(36)的一端贯穿限位槽(301)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动伸缩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一侧铰接有箱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丰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市吉州区蛮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