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矿井巷道是在不同岩石中沿不同方向、以不同倾角、按不同断面和长度开凿的,服务于不同范围、用作不同用途的各种地下空间的总称。
2、通过对近几年各类事故情况分析,发现顶板事故所占比例大,其岩巷掘进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居前列,巷道掘进后顶板裸露,不能得到及时支护,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因此,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剖析研究冒顶事故发的原因,一般与矿山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自然地质环境和恶劣的地质条件是顶板事故的根源。矿井总结规律,找到一种“科学预测、超前预报、事先防范”的预防顶板事故途径,以期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3、现有的矿井巷道超前支护形式均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一是有效支护面积较小,二是偶有顶板事故出现,对巷道内的设备及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巷道超前支护面积较小,对巷道内的设备及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包括沿巷道断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锚杆,相邻两个锚杆的间距为600~800mm,相邻两个锚杆的排距为600~800mm,锚杆之间沿巷道的顶面和两帮均铺设有钢筋网,其中巷道顶面中心处的锚杆及其两侧相邻的两根锚杆上均设置有u形单轨吊卸环,沿巷道顶面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六角钢,且六角钢穿过
3、优选地,所述u形单轨吊卸环包括呈u形设置的u形环和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设置在u形环的开口处,且固定螺母与u形环固定连接。
4、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的规格与锚杆的锚杆螺母规格相一致。
5、优选地,所述六角钢穿过u形环和固定螺母之间的空隙。
6、优选地,所述六角钢的横截断面呈正六边形。
7、优选地,α为10°~20°。
8、优选地,相邻两个锚杆的间距为700mm,相邻两个锚杆的排距为700mm。
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创新点及有益效果在于:该超前支护装置工作原理简单,结构便于装拆和运输,操作简单易行,有效支护面积大于7.8m2,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控制顶板事故发生,降低顶板事故伤人事件的发生,经济效益及安全系数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巷道断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锚杆,相邻两个锚杆的间距为600~800mm,相邻两个锚杆的排距为600~800mm,锚杆之间沿巷道的顶面和两帮均铺设有钢筋网,其中巷道顶面中心处的锚杆及其两侧相邻的两根锚杆上均设置有U形单轨吊卸环,沿巷道顶面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六角钢,且六角钢穿过U形单轨吊卸环并压在铺上的钢筋网外侧,巷道两帮底角处的锚杆均与水平方向呈α角度倾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单轨吊卸环包括呈U形设置的U形环和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设置在U形环的开口处,且固定螺母与U形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母的规格与锚杆的锚杆螺母规格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钢穿过U形环和固定螺母之间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钢的横截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α为10°~2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锚杆的间距为700mm,相邻两个锚杆的排距为7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巷道断面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锚杆,相邻两个锚杆的间距为600~800mm,相邻两个锚杆的排距为600~800mm,锚杆之间沿巷道的顶面和两帮均铺设有钢筋网,其中巷道顶面中心处的锚杆及其两侧相邻的两根锚杆上均设置有u形单轨吊卸环,沿巷道顶面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六角钢,且六角钢穿过u形单轨吊卸环并压在铺上的钢筋网外侧,巷道两帮底角处的锚杆均与水平方向呈α角度倾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巷道u形单轨吊卸环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单轨吊卸环包括呈u形设置的u形环和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设置在u形环的开口处,且固定螺母与u形环固定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矿,祁乐,常晓东,王东升,闫瑞常,杨文勇,秦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