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具体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目前,部分监测与保护装置是具有摄像设备的围栏等类似装置,该类装置不仅可对野外区域进行区域划分,方便将城市野生动物集中保护或者将城市野生动物与危险区域隔离等目的,并且还方便对城市野生动物进行监测,以保护生态多样性;
2、但是大多监测与保护装置一般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之间的拦网,尽管拦网多数由结实的铁丝网制成,但是经过野生动物不懈的撕咬和撞击之后依然可能产生破洞,造成野生动物脱离拦网的限制,野生动物破坏野外封闭装置的特点是:在铁丝网的边角处反复撞击破坏,使得铁丝网的一角掀起,然后形成可供逃离的破洞,一旦产生了一个破洞,在后续的时间里将有大量其他野生动物循迹而来,造成逃离的动物越来越多,导致无法对城市野生动物提供保护以及对其监测。为此,我们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装置,该装置设有若干组,用于安装在待监测与保护的城市野生动物区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两组所述支撑柱(1)相对一侧均设有外壳(2),两组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框体(3),所述框体(3)上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口(5),两组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自修复式拦网组件,所述自修复式拦网组件位于框体(3)内且其两端分别从通口(5)两端伸出并延伸至对应的外壳(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顶部设有监控电器组件(4),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装置,该装置设有若干组,用于安装在待监测与保护的城市野生动物区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两组所述支撑柱(1)相对一侧均设有外壳(2),两组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框体(3),所述框体(3)上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口(5),两组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自修复式拦网组件,所述自修复式拦网组件位于框体(3)内且其两端分别从通口(5)两端伸出并延伸至对应的外壳(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顶部设有监控电器组件(4),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单元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连接板(7)、设于两组连接板(7)之间的柔性拦网(6)、水平设于两组连接板(7)之间底部且位于柔性拦网(6)一侧的保险绳(10),所述保险绳(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空心块一(8)和空心块二(9)内并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空心块一(8)和空心块二(9)分别固定在两组连接板(7)的一侧,所述空心块一(8)和空心块二(9)的一侧内壁均通过弹性件一(11)与其内部的支撑块连接,所述空心块一(8)内的支撑块远离保险绳(10)的一侧设有驱动板(12),所述驱动板(12)的顶部一端一体化设有弧形凸起,所述空心块一(8)上插设有用于与驱动板(12)配合的顶杆(13),所述顶杆(13)的外壁设有用于驱使其与驱动板(12)接触的弹簧,所述通口(5)的一侧内壁且位于空心块一(8)和空心块二(9)的上方设有用于与顶杆(13)配合的控制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设于通口(5)一侧内壁的空心块三(14),所述空心块三(14)的底部活动插设有用于与顶杆(13)顶端活动抵接的楔形块(15),所述楔形块(15)的顶端设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外壁活动套设有与空心块三(14)内腔固定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用于与顶杆(13)顶端接触的压力传感器(18),所述活动杆(16)外壁设有用于驱使其与压力传感器(18)接触的弹性件二(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件包括转动设于一外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卢晓强,张江峰,臧明月,刘立,徐徐,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