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625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节及车辆,其中,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均凸出地形成在转向节本体的同一侧,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上设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轴承过孔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二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轴承过孔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上述的转向节通过三个安装孔实现与五连杆悬架的连接,转向节根据安装点数量的减少而简化自身结构,进而使自身重量减小,利于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节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后转向节上的控制臂安装点数与连杆数量相同,即一个控制臂一个安装点,针对五连杆悬架形式,正常情况下对应的后转向节侧应设计五个安装点,因安装点较多,导致该后转向节的结构相对复杂,对空间布置相对要求较高,也会使得后转向节的重量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节及车辆,以解决五连杆悬架形式对应的后转向节因安装点多而导致结构复杂以及重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上设有轴承过孔;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位于转向节本体的第一端,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轴承过孔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转向节本体的第二端,第二安装部上设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轴承过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以及第二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安装孔的轴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4)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3)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部(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为柱形结构,部分所述柱形结构的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第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转向节本体(1)与所述柱形结构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第一端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截面尺寸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2)的方向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4)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3)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部(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为柱形结构,部分所述柱形结构的表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第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转向节本体(1)与所述柱形结构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第一端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截面尺寸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2)的方向递减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4)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4)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切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之间的夹角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4)具有对接段(42)和安装段(43),所述对接段(42)连接在所述安装段(43)与所述转向节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怀刘博刘红升相照洋张隆义李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