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端子,具体地涉及一种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充电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大电流充电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常规的充电端子在对接时,大多采用面对面的面接触,来增大其载流量,如公告号cn 217444649 u所揭示的充电端子及其电连接组件的结构。
2、但实际中端子对接面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二者之间穿设的螺栓的螺接紧密性,但螺栓穿设于对接面的轴心,其对整个对接面之间的连接接触面积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无法保证对接面之间的全面接触。另一方面,对接面之间通常为光滑表面,使得对接面之间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这也同时加大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包括连接端子、接线端子和螺栓,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均布有一组接触点,每个所述接触点为顶端形成尖端的锥状,所述接线端子的连接端的塔接面为光滑表面,且其连接端具有可使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心形成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孔螺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紧固成一体,此时所述接触点的顶端刺入所述塔接面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塔接面紧贴合。
4、优选的,所述接触点为棱锥状。
5、优选的,所述接触点为正四棱锥状。
6、优选的,所述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筒状,所述接线端子的连接端为扁平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直径不大于所述塔接面的宽度。
8、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直径相同的外周面,且其外周面的一侧形成内凹的平直端面。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心设置有第二螺孔。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子的中间部具有对称内凹的凹槽。
11、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线缆。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3、1、将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均布顶端为尖端的接触点,以增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端子和接线端子在通过螺栓螺接时,接触点可以刺入塔接面,实现可视化的点接触,增大接线端子和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二者之间大电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2、接触点的形状优选棱锥状,尤其是正四棱锥状,来使得接触点的横截面为非圆形,进而使得接触点除了增强电连接的优点之外,还具有防止塔接面相对其转动的防转作用,进而可以防止接线端子和连接端子之间因为转动而导致连接松动,进一步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1)、接线端子(2)和螺栓(3),所述连接端子(1)的第一连接部(101)的端面均布有一组接触点(102),每个所述接触点(102)为顶端形成尖端的锥状,所述接线端子(2)的连接端的塔接面(201)为光滑表面,且其连接端具有可使所述螺栓(3)穿过的通孔(202),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轴心形成有与所述螺栓(3)相匹配的螺孔(103),所述螺栓(3)穿过所述通孔(202)并与所述螺孔(103)螺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1)与所述接线端子(2)紧固成一体,此时所述接触点(102)的顶端刺入所述塔接面(20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于所述塔接面(201)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102)为棱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102)为正四棱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的头部与所述通孔(202)之间设置有垫圈(4),所述垫圈(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为筒状,所述接线端子(2)的连接端为扁平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端面直径不大于所述塔接面(20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104),所述第二连接部(104)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直径相同的外周面,且其外周面的一侧形成内凹的平直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04)的轴心设置有第二螺孔(1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1)的中间部具有对称内凹的凹槽(1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2)连接有线缆(5)。
...【技术特征摘要】
1.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1)、接线端子(2)和螺栓(3),所述连接端子(1)的第一连接部(101)的端面均布有一组接触点(102),每个所述接触点(102)为顶端形成尖端的锥状,所述接线端子(2)的连接端的塔接面(201)为光滑表面,且其连接端具有可使所述螺栓(3)穿过的通孔(202),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轴心形成有与所述螺栓(3)相匹配的螺孔(103),所述螺栓(3)穿过所述通孔(202)并与所述螺孔(103)螺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1)与所述接线端子(2)紧固成一体,此时所述接触点(102)的顶端刺入所述塔接面(20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于所述塔接面(201)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102)为棱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102)为正四棱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刺破式连接的多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张亮,周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