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电路、接收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499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电路、接收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其中,前端电路包括:接收电极、共栅极电路、放大电路和第一输出端,其中:共栅极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供电电压端;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接收电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供电电压端;第一晶体管被配置为源极跟随器放大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本申请能够减少前端电路的输入电容的容值,从而提高前端电路的灵敏度,进而增加前端电路与发射机之间的通信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前端电路、接收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健康监测、运动监测等监测活动,可穿戴设备需要频繁地与手机进行通信。由于电容耦合的通信方式具有较低的功耗,因此,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中。

2、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均需要发射信号,也需要接收信号,因此,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均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相关技术中,接收机包括前端电路,前端电路包括接收电极和放大器,接收电极可接收自发射机发送的信号,并通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并进一步恢复信号。

3、相关技术中的通信方式通常通信距离较短,而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能产生变化,在特定的环境下,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而相关技术中较短的通信距离将无法满足通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前端电路、接收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能够减少前端电路的输入电容的容值,从而提高前端电路的灵敏度,进而增加前端电路与发射机之间的通信距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共栅极电路、放大电路和第一输出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还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栅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输出保护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栅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共栅极电路、放大电路和第一输出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还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栅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输出保护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栅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栅极电路还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接地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为可调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J•普拉斯阿拉什•普尔•亚兹丹•帕纳•克尔马尼丹尼尔•罗根罗伯特•科布登史蒂文•王刘永俊赖梁伦康斯坦蒂诺斯•米米斯王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