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48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涉及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淋巴结;S1‑1:安乐死小鼠,用75%乙醇反复喷淋小鼠尸体;S1‑2:将小鼠放置吸水纸上,打开皮肤、胸腔和腹腔,用剪刀、镊子获取淋巴结;S1‑3:在预冷的PBS中反复漂洗淋巴结组织,并用镊子去除明显血污;S1‑4:用剪刀剪碎淋巴结组织;S2:鼠淋巴组织细胞原代培养;S2‑1:使用Trypsin消化淋巴结;S2‑2:中和Trypsin,筛网过滤;S2‑3:培养基洗涤、离心,获得原代细胞;S3:将原代细胞培养成类器官;将S2获得的小鼠淋巴结原代细胞与Matrigel混合,待Matrigel凝固后,加入类器官培养基进行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优化了培养方式,形成了高效的淋巴结类器官培养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1、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组织组成了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的微环境。就获得性免疫而言,淋巴结内的抗原浓度、抗原递呈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促成t细胞和b细胞活化。尽管淋巴结内的细胞绝大多数是白细胞(约占所有细胞的95%),但是,不同的(非白细胞)基质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ecs)、淋巴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reticular cells,frcs)也是器官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淋巴细胞通过becs组成的高内皮小静脉进入淋巴结,在淋巴结内,入淋巴小管转变成lecs组成的窦系统。而不同的非内皮的基质细胞,包括frcs,也在淋巴结中被陆续发现。这些基质细胞构成了淋巴结的基本骨架,同时参与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出淋巴结,在生理状态下的免疫监视功能中和疾病状态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类器官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1淋巴结消化方法具体为:用3ml终浓度0.25%的Trypsin在50mlBD管中重悬食管组织,加入10ulDNaseI,于37度水浴锅中消化1小时,期间每十分钟取出上下颠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2中和Trypsin的溶液使用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基,筛网采用70μM的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1淋巴结消化方法具体为:用3ml终浓度0.25%的trypsin在50mlbd管中重悬食管组织,加入10uldnasei,于37度水浴锅中消化1小时,期间每十分钟取出上下颠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2中和trypsin的溶液使用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基,筛网采用70μm的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3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所述s2-3过滤得到的组织液先以1500rpm、10mins离心后,去上清,用5mlack于冰上重悬细胞,静置3mins;再以1500rpm、10mins离心后,再去上清,获得原代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巴结类器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赫王健冀艳红杜佳佳钱嘉怡韩宗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