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多为大规模的混凝土或钢结构,在城市或工业园区用用较为广泛,常见于多层或高层住宅、写字楼、酒店和工业厂房等建筑,这些预制构件自重较大,运输和安装成本高,对施工技术有一定要求,并不适宜交通运输和施工生产条件差的环境。
2、预制墙板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预制墙板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板(例如轻质墙板)形成的建筑装配结构中,相邻模块单元构件缺乏有效联系,构件材料性能未充分利用,形成的建筑装配结构强度不高,多用于隔墙和围护结构,形成建筑装配结构时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装配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墙板形成的建筑装配结构强度低、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装配结构,其中,包括:
3、多个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中具有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预制墙板的第一竖向插筋孔,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具有上端槽,所述预制墙板的下端面具有下端槽,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其中,所述上金属板卡装在所述上端槽中,所述下金属板卡装在所述下端槽中,所述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上均具有与所述第一竖向插筋孔对齐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多个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具有构造柱槽,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选择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中具有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预制墙板的第一竖向插筋孔,所述预制墙板的上端具有上端槽,所述预制墙板的下端面具有下端槽,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其中,所述上金属板卡装在所述上端槽中,所述下金属板卡装在所述下端槽中,所述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上均具有与所述第一竖向插筋孔对齐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多个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具有构造柱槽,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选择性卡装至所述构造柱槽中,以使所述构造柱与多个预制墙板中的部分预制墙板邻接,与所述构造柱邻接的预制墙板的侧端槽中卡装的第一金属板与对应的构造柱的构造柱槽中卡装的第二金属板卡接,或者,与所述构造柱邻接的预制墙板的侧端槽中卡装的第二金属板与对应的构造柱的构造柱槽中卡装的第一金属板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基础底梁,所述构造柱、预制墙板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梁上,所述基础底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插筋,所述预制墙板通过所述第一竖向插筋与所述第一竖向插筋孔的配合而连接在所述基础底梁上,所述基础底梁上设置有第一预应力孔,所述构造柱上具有沿其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预应力孔,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插装至所述第二预应力孔和第一预应力孔中的预应力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多个预制圈梁,所述多个预制圈梁设置在位于所述基础底梁上的构造柱和预制墙板的上端,所述多个预制圈梁至少包括l形预制圈梁、直线形预制圈梁、十字形预制圈梁和t形预制圈梁,所述多个预制圈梁中的部分预制圈梁的下方设置有u型凹槽,所述多个预制圈梁中的部分预制圈梁的下方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u型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曦,李水生,周泉,言雨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