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43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并由主梁、支腿柱及悬挑梁组成的模架装置,支腿柱垂直均布在主梁下,悬挑梁安装在主梁上,两组模架装置之间通过若干个衍架进行固定;悬挑梁上设置有悬吊机构,悬挑梁下设置有墙体成型模板并通过悬吊机构进行吊装,每组模架装置外侧的支腿柱上安装有若干个可调支撑机构,可调支撑机构前端与墙体成型模板进行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模架机构的坞式结构闸室墙体的成型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构建少,不易遗失,方便管理;结构简单,能够对墙体成型模板位置进行微调,安装拆卸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采用自行走时移动结构,方便分段浇注施工,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具体为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船闸,是指“通航建筑物”的一种;在天然河流由于调节流量、渠化通航以及在运河上因地形条件及水面坡度的限制,必须具有阶梯形的纵断面形成集中水面落差;导航墙位于船闸引航道内,与闸首边墩相连接,引导船舶、船队进出闸室的导航建筑物,是船闸的重要建筑物。

2、对于坞式结构闸室墙体的成型施工,目前一般先浇注坞式结构闸室底板和坞式结构闸室墙体基座,然后采用脚手架和钢模板相互配合并分段浇注坞式结构闸室墙体。而利用脚手架和钢模板分段浇注坞式结构闸室墙体存在以下缺陷:由脚手架和钢模板构成的混凝土浇注模架,构件过多,容易遗失,不便于管理;混凝土浇注模架,结构复杂,一旦安装不易调节,安装拆卸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以上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并由主梁(1)、支腿柱(2)及悬挑梁(4)组成的模架装置,每组模架装置中的所述支腿柱(2)设置有多个并垂直均布在主梁(1)下,所述悬挑梁(4)安装在主梁(1)并向外侧延伸,两组模架装置之间通过若干个衍架(3)进行固定;所述悬挑梁(4)上设置有悬吊机构(8),所述悬挑梁(4)下设置有墙体成型模板(5)并通过悬吊机构(8)进行吊装,每组模架装置外侧的支腿柱(2)上安装有若干个可调支撑机构(7),所述可调支撑机构(7)前端与墙体成型模板(5)进行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并由主梁(1)、支腿柱(2)及悬挑梁(4)组成的模架装置,每组模架装置中的所述支腿柱(2)设置有多个并垂直均布在主梁(1)下,所述悬挑梁(4)安装在主梁(1)并向外侧延伸,两组模架装置之间通过若干个衍架(3)进行固定;所述悬挑梁(4)上设置有悬吊机构(8),所述悬挑梁(4)下设置有墙体成型模板(5)并通过悬吊机构(8)进行吊装,每组模架装置外侧的支腿柱(2)上安装有若干个可调支撑机构(7),所述可调支撑机构(7)前端与墙体成型模板(5)进行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成型模板(5)包括迎水面模板(51)和临土面模板(52),所述迎水面模板(51)的迎水面、临土面模板(52)的临土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纵横交错的竖向背肋(54)和横肋(55),所述迎水面模板(51)与临土面模板(52)之间通过若干个穿膛拉杆(53)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坞式结构闸室墙体成型施工的移动模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模板(51)、临土面模板(52)上方均设置有吊装横梁(56),所述吊装横梁(56)固定在迎水面模板(51)、临土面模板(52)或竖向背肋(54)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立许锡南陈志斌俞玮俞沛然郝雁丰程华山袁加东李志远汪亦显李娴王凯盛明宏郭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