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372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51
本技术提供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涉及农业播种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子,所述车架子的顶部靠近两侧的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每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均固定焊接有顶板,两个所述顶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安装有储存箱,且储存箱的底部延伸至顶板的内部,所述车架子的顶部靠近一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播种机比较简约,进行播种的种子多少不好控制,在进行播种时的间距很乱,使播种的种子存活率降低,也浪费了土地的使用资源,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尤其涉及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


技术介绍

1、播种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使撒出的种子在播种地块上均匀分布的播种机,常用的机型为离心式撒播机,附装在农用运输车后部。由种子箱和撒播轮构成。种子由种子箱落到撒播轮上,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切线方向播出,播幅达8~12米,也可撒播粉状或粒状肥料、石灰及其他物料,撒播装置也可安装在农用飞机上使用。

2、在使用薯类播种机在土地上进行播种时,传统播种机比较简约,进行播种的种子多少不好控制,且在进行播种时的间距很乱,使得播种的种子存活率降低,也浪费了土地的使用资源,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播种机比较简约,进行播种的种子多少不好控制,且在进行播种时的间距很乱,使得播种的种子存活率降低,也浪费了土地的使用资源,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包括车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子(1)的顶部靠近两侧的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每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之间均固定焊接有顶板(3),两个所述顶板(3)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4),多个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安装有储存箱(5),且储存箱(5)的底部延伸至顶板(3)的内部,所述车架子(1)的顶部靠近一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等距套设有多个转动轴(11),多个所述转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包括车架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子(1)的顶部靠近两侧的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每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之间均固定焊接有顶板(3),两个所述顶板(3)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4),多个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安装有储存箱(5),且储存箱(5)的底部延伸至顶板(3)的内部,所述车架子(1)的顶部靠近一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等距套设有多个转动轴(11),多个所述转动轴(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存箱(5)的顶部均密封卡合连接有箱盖(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播种的薯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板(3)的底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卡槽(7),且卡槽(7)与凹槽(12)之间一一多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坤黄国福王鸣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晟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