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维护,特别地涉及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铁路轨道的维护和修复过程中,无缝线路的锁定更换作业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任务。现有的无缝线路的锁定更换作业是利用钢轨张拉器伸长钢轨的同时用大锤敲击轨道,通过释放积存在钢轨内部的应力来确保钢轨均匀的伸长量。这种无缝线路的锁定更换作业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使用钢轨张拉器和铁锤等工具来完成,存在多个显著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包括:
2、(1)作业装备繁重、劳动强度大。钢轨张拉器和铁锤等工具不仅体积大、重量重,而且需要多人协作操作,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作业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铁锤长时间敲击作业,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过大,易导致工作人员因疲劳而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影响作业质量、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
3、(2)难以确保均匀的钢轨伸长量。由于该作业方式依赖于人工操作,无法精确控制每次撞击的力度和速度,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和反向曲线等地方,很难实现钢轨伸长量的均匀性,这可能导致无缝线路的锁定不稳定,影响铁路线路的运行安全。
4、(3)存在噪音问题。该作业方式在铁锤与钢轨撞击时会产生较大的撞击声,形成噪音,这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5、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或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
2、本专利技术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可包括:
3、加载底座板,用于贴合设置在钢轨的顶面上;
4、激振器,其工作部连接在所述加载底座板上,且能够通过所述加载底座板向所述钢轨施加振动作用力;
5、夹具,用于夹持在所述加载底座板和所述钢轨上,且能够紧固所述加载底座板与所述钢轨的连接。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底座板的横截面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加载底座板包括平行于所述钢轨顶面的主板和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板,两块所述侧板能够对应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两侧,以使所述主板平行贴合于所述钢轨顶面。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中部开设有预留安装口,所述主板通过所述预留安装口与所述激振器的工作部固定连接;
8、所述主板沿所述钢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夹具连接的压紧部。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具包括两个铰接的夹爪,所述夹爪的活动端能够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下缘,所述夹爪的铰接端能够压紧所述加载底座板,以使得所述加载底座板与所述钢轨紧固。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爪的内侧结构与所述钢轨轨头的外轮廓结构相匹配,以使所述夹具能够稳固地夹持在所述钢轨轨头上。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具的铰接处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部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拨杆,所述拨杆伸入所述夹具内的端部与所述加载底座板的压紧部连接,所述拨杆螺旋转动能够产生用于固定所述加载底座板的压紧力。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释放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载底座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钢轨上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反光片;
13、其中,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地面固定的支架设置在所述钢轨的一侧,所述反光片通过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钢轨上并位于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上方,以使得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所述反光片的初始距离固定;
14、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能够采集其与所述反光片之间的位移变化信息。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释放装置还包括集成控制中心,所述激振器和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集成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集成控制中心能够控制所述激振器进行工作,所述集成控制中心能够记录、分析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所述反光片的位移变化信息。
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方法,所述应力振动释放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对钢轨进行应力释放作业。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力振动释放方法的具体步骤至少包括:
18、沿所述钢轨长度方向每间隔50米设置一套所述振动释放装置,激振器与检测组件间隔25米;
19、所述检测组件通过实时监测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反光片的位移变化信息,以获取所述钢轨的纵向位移变化,进而反应出钢轨应力振动释放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通过夹具配合加载底座板进行固定连接,能够稳定地固定激振器,通过激振器能够向钢轨施加恒定的振动作用力,保证钢轨应力的释放效果,以实现钢轨伸长量的均匀性。这样能够代替钢轨张拉器和铁锤进行作业,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作业产生的噪音,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方法,由于采用上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释放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底座板的横截面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加载底座板包括平行于所述钢轨顶面的主板和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板,两块所述侧板能够对应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两侧,以使所述主板平行贴合于所述钢轨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中部开设有预留安装口,所述主板通过所述预留安装口与所述激振器的工作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两个铰接的夹爪,所述夹爪的活动端能够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下缘,所述夹爪的铰接端能够压紧所述加载底座板,以使得所述加载底座板与所述钢轨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的内侧结构与所述钢轨轨头的外轮廓结构相匹配,以使所述夹具能够稳固地夹持在所述钢轨轨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释放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载底座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钢轨上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反光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释放装置还包括集成控制中心,所述激振器和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集成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集成控制中心能够控制所述激振器进行工作,所述集成控制中心能够记录、分析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所述反光片的位移变化信息。
9.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振动释放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对钢轨进行应力释放作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振动释放方法的具体步骤至少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释放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底座板的横截面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加载底座板包括平行于所述钢轨顶面的主板和位于所述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板,两块所述侧板能够对应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两侧,以使所述主板平行贴合于所述钢轨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中部开设有预留安装口,所述主板通过所述预留安装口与所述激振器的工作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两个铰接的夹爪,所述夹爪的活动端能够卡设在所述钢轨轨头的下缘,所述夹爪的铰接端能够压紧所述加载底座板,以使得所述加载底座板与所述钢轨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缝线路钢轨应力振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的内侧结构与所述钢轨轨头的外轮廓结构相匹配,以使所述夹具能够稳固地夹持在所述钢轨轨头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缝线路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相林,马骞,刘平,杜丹,杨洁,毕宏伟,贾拴平,许玉德,路宏遥,石梓煊,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