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76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模块,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减振结构,外壳内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和散热件,散热件安装于壳体内;减振结构包括连接轴、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壳体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散热风道的进风侧,且壳体能相对连接轴沿其轴向滑动,连接轴远离外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外壳与壳体之间抵接有第一减振件,限位凸起与壳体之间抵接有第二减振件。本技术通过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在散热机构的运行过程中,利用第一减振件缓冲散热机构与外壳之间的振动,并利用第二减振件缓冲散热机构与连接轴之间的振动,使散热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且降低了散热机构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源模块是直流充电桩发热量最大的组件,因此需要大量散热扇对其进行散热,以此保证电源的正常使用以及降低电源的损耗,而散热扇是电源模块在工作时主要的噪音源,在电源模块大功率运行时,风速也会加大,以此能够更快地散去电源模块内的热量。

2、但是,散热扇高速运转时振动较大,现有的电源模块在进风口处设有多个散热扇,让多个散热扇同时低速运转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虽然能够防止散热扇高速运转,但容易出现位于同一侧的散热扇同时转动时,相互之间产生振动,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扇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容易造成较大噪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散热风道;

5、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和散热件,所述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连接轴的位置设置有端板,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减振件抵接于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为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的减振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对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减振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对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筒,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连接轴的位置设置有端板,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减振件抵接于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均为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的减振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对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减振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对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筒,所述第一减振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筒。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连接轴的位置形成过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过孔包括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限位段、过渡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减振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二减振件远离所述限位凸起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中原杨明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