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206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壳体,所述分离壳体内腔上端设有预处理部,所述预处理部与插设于分离壳体一侧的油气混合物通入管连通,所述预处理部与设于分离壳体内腔且位于预处理部下端的油气离心分离部连接,所述油气离心分离部的侧壁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分离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预处理部,在油气混合物从油气混合物通入管进入时可通过滤网部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出油气混合物中的颗粒物,有效的防止油气混合物通入管和通口之间的滤网部区域堵塞影响到滤网部对油气混合物的过滤,进而有效的防止装置内部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具体为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双燃料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合理的控制曲轴箱压力,并通过油气分离装置将曲轴箱中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液、气体分离,分离的油液可重新进入曲轴箱使用,分离出的气体则参与到发动机进气进行燃烧。

2、传统的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通常使得曲轴箱排出的油液混合物进入装置内,随后利用分离叶片,使得油液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成油液和气体,虽然可完成油气分离的工作,但是通常未对进入的油液混合物进行处理,而油液混合物中大多含有颗粒物等,这就导致油液混合物在装置内部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装置内部管道堵塞,影响油气分离装置的稳定使用,同时也使得分离出的油液和气体中残留部分颗粒物,也影响了油液后续回到曲轴箱进行使用以及气体参与到发动机进气进行燃烧使用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壳体(1)内腔上端设有预处理部,所述预处理部与插设于分离壳体(1)一侧的油气混合物通入管(16)连通,所述预处理部与设于分离壳体(1)内腔且位于预处理部下端的油气离心分离部连接,所述油气离心分离部的侧壁上端设有设有贯穿分离壳体(1)的排气孔(7),所述分离壳体(1)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离心分离部包括固定设于分离壳体(1)内腔且顶部为中空的内壳(2),所述内壳(2)与排气孔(7)连通,所述内壳(2)的内腔竖直转动设有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壳体(1)内腔上端设有预处理部,所述预处理部与插设于分离壳体(1)一侧的油气混合物通入管(16)连通,所述预处理部与设于分离壳体(1)内腔且位于预处理部下端的油气离心分离部连接,所述油气离心分离部的侧壁上端设有设有贯穿分离壳体(1)的排气孔(7),所述分离壳体(1)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离心分离部包括固定设于分离壳体(1)内腔且顶部为中空的内壳(2),所述内壳(2)与排气孔(7)连通,所述内壳(2)的内腔竖直转动设有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的空心杆(3),所述空心杆(3)的上端与空心座(6)转动连接并连通,所述空心杆(3)的圆周外壁从上至下等距开设有若干组油气喷口(4),所述空心杆(3)的外壁且位于相邻两组油气喷口(4)之间固定套设有分离叶片(5),所述内壳(2)的底部设有出油底座(8),所述内壳(2)的底部通过若干组出油孔(9)与出油底座(8)内腔连通,所述出油底座(8)的底部设有出油口,且出油口内设有能够封堵和打开出油口的控制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竖直插设于分离壳体(1)顶部的传动杆(28),所述传动杆(28)的顶端与叶轮(12)的轴部位于分离壳体(1)顶部的一端通过传动件二(3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8)的底端与空心杆(3)通过传动件二(3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8)位于滤网部的外侧且通过传动件一(29)与滤网部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部包括分别转动套设于空心座(6)外壁上下端的上环体(13)和下环体(14),所述上环体(13)和下环体(14)之间设有环形滤网(15),所述弧形板(17)滑动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信鹏赵俊龚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