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077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包括削骨工作模块、移动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削骨工作模块包括削骨棒,削骨棒上设有若干削骨刀片,削骨棒的末端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移动模块的活动座上,移动模块带动活动座实现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移动模块、旋转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移动模块的活动座的移动和旋转电机的工作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削骨棒自动化削骨,并通过移动模块调整削骨棒的位置,可以提高打磨钩突的效率,无需通过咬骨钳一下一下的咬,削下的碎骨直接留存在钩椎关节区域,无需将碎骨一粒一粒的从传统枪钳上取下来再一粒一粒的植入,提高植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


技术介绍

1、颈前路融合手术术后是否达成骨融合以及融合的速度是评价该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决定了患者康复及回到社会或工作中的时间,但目前该手术早期融合率低。近几年来颈椎钩椎关节融合技术被提出。通过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钩椎关节间距离约为椎间隙高度的1/3,具有更短的植骨爬行距离,且其血运更丰富,能够提供更多成骨相关因子,促进快速成骨融合。

2、钩椎关节是颈椎的重要解剖结构,由第3颈椎至第7颈椎下位椎体后外侧上方凸起形成的钩突与上位椎体斜下方形成的斜坡吻合以及与周围软组织连接包裹形成的“类似关节结构”,如图1所示。要进行钩椎关节融合,首先需要咬除双侧钩突内侧骨质,保留外侧皮质骨,现有技术中常用枪状咬骨钳一点一点的咬除,此过程不仅费时费力;在出血或手术视野不清晰的情况下,无法看清钩突的外侧边界,还具有很大的损伤椎动脉的风险,导致患者大出血、甚至死亡。在咬除内侧骨质之后,需要将枪钳钳口的碎骨剥离下来收集起来,等处理完钩突后,再将碎骨或人工骨手动用镊子一点一点的植入钩椎关节空隙,钩椎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削骨工作模块、移动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削骨工作模块包括削骨棒,所述削骨棒的长度与钩椎关节深度相同,削骨棒上设有若干削骨刀片,削骨棒的末端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移动模块的活动座上,移动模块带动活动座实现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移动模块、旋转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移动模块的活动座的移动和旋转电机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削骨棒包括内轴和外筒,内轴同轴设于外筒内,所述外筒两端设有端盖,所述内轴两端与外筒的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内轴上沿径向设有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削骨工作模块、移动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削骨工作模块包括削骨棒,所述削骨棒的长度与钩椎关节深度相同,削骨棒上设有若干削骨刀片,削骨棒的末端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移动模块的活动座上,移动模块带动活动座实现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移动模块、旋转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移动模块的活动座的移动和旋转电机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削骨棒包括内轴和外筒,内轴同轴设于外筒内,所述外筒两端设有端盖,所述内轴两端与外筒的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内轴上沿径向设有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绕内轴周向均匀布设,连接板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若干削骨刀片;所述外筒内设有与其侧壁贯通的刀片通道,削骨刀片设于刀片通道内;内轴连接旋转电机,当旋转电机带动内轴逆时针转动时,刀头伸出外筒,当内轴顺时针转动时,连接板转动带动刀柄绕销轴转动,刀头端收回至外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通道两侧分别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刀柄处于伸出状态时,连接板的前部抵接第一限位部,刀柄的后部抵接第二限位部,刀柄与连接板处于稳定状态;刀柄处于收回状态时,连接板的后部抵接第二限位部,刀头的前部抵接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钩椎关节打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削骨刀片的刀头端呈勺状,刀刃设于勺状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厦庆黄诚一孟阳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