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尤其涉及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目前,谐振变换器因具有软开关高效率的优点,在新能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谐振变换器中,llc(谐振转换电路)谐振变换器凭借其拓扑结构简单、效率高、软开关性能优越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2、然而,当传统的llc谐振变换器拓展至双向运用场合中,在双向工作模式下存在反向工作模式和正向工作模式,谐振变换器的适用电压范围较窄,影响谐振变换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可以增加双向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范围,使得双向谐振变换器可以适用在较大电压等级应用场景中。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包括:
3、前级直流电源端;
4、后级直流电源端;
5、原边电路,包括第一半桥桥臂、第一耦合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前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四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半桥桥臂包括第五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六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谐振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六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前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四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半桥桥臂包括第五前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六前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谐振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六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同名端,所述前级直流电源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前级直流电源端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六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副边异名端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电路还包括第一正向分压电容、第二正向分压电容、第一正向箝位二极管、第二正向箝位二极管和第一飞跨电容,所述前级直流电源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正向分压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正向分压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正向分压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正向分压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级直流电源端的负极,所述第一正向箝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正向箝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正向箝位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副边同名端、所述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异名端、所述第一正向分压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正向分压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正向箝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飞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飞跨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前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后级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后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后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三后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四后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半桥桥臂包括第五后级功率开关管和第六后级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同名端,所述第三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六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同名端,所述后级直流电源端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五后级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后级功率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金生,肖丽军,张钟艺,李直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