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拱桥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也是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柱。1963年北京的地铁工程,站台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60年代末,我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主桥为跨径27m的桁架桥,位于山西省中条山铜矿运输线中,桁架压杆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材料。7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工业建筑的柱结构中。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将钢管混凝土材料拓展至公路与城市拱桥工程以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领域中,其应用日益成熟。至90年代初,钢管混凝土材料才应用于大跨度拱桥中。其中作为拱肋的主要传力构件——拱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工程前期的正确施工、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成败,应予以高度重视。
2、大体积混凝土传统入仓方式在工期短、混凝土入仓强度大、高陡坡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上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二十一世纪以来研发的溜管入仓技术(如缓降溜管、满管溜槽)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满管溜槽第一次装满的管内混凝土是分离的,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若采用输送泵下坡浇筑混凝土,会存在堵管严重,造成施工效率低;采用溜槽浇筑,混凝土容易离析,且坡面溜槽容易损坏,维修不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输送泵下坡
2、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依靠于坡面设置的第一溜管单元,所述溜管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溜管单元,所述第二溜管单元远离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分料装置;
4、还包括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浇灌框架,所述分料装置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一溜管单元和第二溜管单元均包括若干溜管段。
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台和缓冲料斗,所述缓冲料斗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溜管单元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台和分料斗,所述第二支撑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浇灌框架内,所述分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分料斗分别连接有若干根用于引导混凝土的引流管。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支撑台,所述第三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的一侧,包括支撑桩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于所述支撑桩的顶部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支架和辅助引流板,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溜管单元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浇灌框架的外部连接,所述辅助引流板靠近所述第一溜管单元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二固定支架上。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支撑台,所述第四支撑台包括第二平台和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管单元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管单元的若干溜管端之间设置有链子葫芦。
12、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采用溜管、缓冲料斗和多点布料溜管的组合式进行混凝土浇筑,达到混凝土浇筑速度快、大断面分层、分块、分区域浇筑的优点,混凝土浇筑速度快且不离析:可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效率,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节约了人工成本;设置缓冲料斗,混凝土在料斗进行回旋,可视作为二次拌料,使得混凝土不离析。适用性强、灵活、多变:适用于任何倾角下坡面的混凝土浇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靠于坡面设置的第一溜管单元(1),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溜管单元(9),所述第二溜管单元(9)远离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分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台(4)和缓冲料斗(3),所述缓冲料斗(3)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2)的外部,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台(10)和分料斗(8),所述第二支撑台(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浇灌框架(2)内,所述分料斗(8)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台(10)上,所述分料斗(8)分别连接有若干根用于引导混凝土的引流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台,所述第三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2)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支架(11)和辅助引流板(12),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浇灌框架(2)的外部连接,所述辅助引流板(12)靠近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出料口设置于第二固定支架(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支撑台,所述第四支撑台包括第二平台(13)和若干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台(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若干溜管端之间设置有链子葫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靠于坡面设置的第一溜管单元(1),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溜管单元(9),所述第二溜管单元(9)远离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分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台(4)和缓冲料斗(3),所述缓冲料斗(3)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2)的外部,所述第一溜管单元(1)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台(10)和分料斗(8),所述第二支撑台(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浇灌框架(2)内,所述分料斗(8)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台(10)上,所述分料斗(8)分别连接有若干根用于引导混凝土的引流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区大落差长距离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台,所述第三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浇灌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翁浩,詹伟,龙平,代臻,蒲飞,芶良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