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047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9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包括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上装有蓄热罐体,蓄热罐体包括壳体、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供汽管,所述移动蓄热装置还包括保温组件、换热器,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管、循环水泵、循环水管,所述保温管是绕设在所述壳体外周,保温管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管两端连接,循环水管上连接有所述循环水泵、水箱,循环水管的一段是与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道连接,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道是供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通入。通过在罐体外周缠绕保温管,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保温管中的水温升高是借助尾气在换热器中的换热,充分利用了尾气余热,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热量以余热、废热的形式排出,从而造成能源利用率低。以垃圾焚烧电厂为例,在填埋发电机组运行的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热量用来做功,三分之一的热量以机油或者冷却水散热的形式损失掉,其余三分之一通过烟气散失,所以垃圾填埋气发电厂的余热主要为烟气余热和发电机冷却余热。该部分余热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将其热量和动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并入国家电网,这种方式利用简单,但投入成本较大,效率较低。(二)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直接供用户使用,投入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场大多位置偏僻,周围几乎找不到热用户,这成为制约余热回收利用的瓶颈。

2、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供热技术悄然兴起,成为连接上游热源和下游用热用户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当前的移动供热技术,主要以水为蓄热介质,利用水的单位容积熵远大于蒸汽的性质而设计的间接储存蒸汽的压力容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充入移动供热装置中,将热能以饱和水的形式储存起来,运输到热用户侧。移动供热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包括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上装有蓄热罐体,蓄热罐体包括壳体、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蓄热装置还包括保温组件、换热器,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管、循环水泵、循环水管,所述保温管是绕设在所述壳体外周,保温管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管两端连接,循环水管上连接有所述循环水泵、水箱,循环水管的一段是与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道连接,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道是供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通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是沿罐体长度方向上螺旋式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包括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上装有蓄热罐体,蓄热罐体包括壳体、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蓄热装置还包括保温组件、换热器,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管、循环水泵、循环水管,所述保温管是绕设在所述壳体外周,保温管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水管两端连接,循环水管上连接有所述循环水泵、水箱,循环水管的一段是与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道连接,换热器的第二流体通道是供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通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是沿罐体长度方向上螺旋式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保温的循环水式移动蓄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雨程鹏然李要伟鲁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