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卓专利>正文

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043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涉及创面闭合技术领域。该闭合器包括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第一粘扣带靠近第二粘扣带的一端设置有锁扣,锁扣的顶壁下侧设置有卡齿,锁扣设置为中空结构,锁扣内设置有弹力柱,弹力柱的顶部与锁扣的顶壁接触,弹力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锁扣顶壁上的卡齿贯穿通孔,第二粘扣带靠近第一粘扣带的一端设置有牵拉条,牵拉条贯穿锁扣,牵拉条上设置有与卡齿配合的齿槽;在锁扣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弹力柱,在取消卡齿与齿槽之间配合时,通过向内按压锁扣的侧壁,使弹力柱发生弯曲,完成卡齿与齿槽之间的配合动作,当正常状态下,借助弹力柱的弹力,使设置在锁扣顶壁上的卡齿与齿槽配合,更好的实现自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创面闭合设备,具体为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


技术介绍

1、创面皮肤闭合器是利用皮肤自身粘弹性,通过机械性结构闭合皮肤,达到促进创面原发性闭合的原理,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的皮肤损伤,如不规则创伤部位的组织扩张器,以辅助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组织扩张器从本质上讲是侵入性的,需要预先放置在皮下逐步扩张,而后再取出来重新缝合皮肤,这种创面至少需要两次手术,而且还会存在局部组织张力,经常会导致创面边沿组织的坏死等问题。

2、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创面皮肤闭合器,采用非侵入固定方式使创面原发性闭合,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固定时是通过体积较小的弹性件与齿槽配合来实现的,在创口消毒及清理时需要取消弹性件与齿槽间的配合,因弹性件设置在锁扣内再加上体积较小,弹性件与齿槽之间取消配合时操作较为繁琐,若有操作上的不慎容易对创口造成二次伤害;以及弹性件的体积较小且抗拉能力较差,该创面闭合结构不能实现更好的自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在锁扣的顶壁上设置有卡齿,在锁扣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粘扣带(1)和第二粘扣带(2),所述第一粘扣带(1)靠近第二粘扣带(2)的一端设置有锁扣(3),所述锁扣(3)的顶壁下侧设置有向底壁纵向延伸的卡齿(6),所述锁扣(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锁扣(3)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弹力柱(4),所述弹力柱(4)设置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弹力柱(4)的顶部与锁扣(3)的顶壁接触,所述弹力柱(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锁扣(3)顶壁上的卡齿(6)贯穿通孔(5),所述第二粘扣带(2)靠近第一粘扣带(1)的一端设置有牵拉条(9),所述牵拉条(9)贯穿锁扣(3),所述牵拉条(9)上设置有与卡齿(6)配合的齿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皮肤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粘扣带(1)和第二粘扣带(2),所述第一粘扣带(1)靠近第二粘扣带(2)的一端设置有锁扣(3),所述锁扣(3)的顶壁下侧设置有向底壁纵向延伸的卡齿(6),所述锁扣(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锁扣(3)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弹力柱(4),所述弹力柱(4)设置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弹力柱(4)的顶部与锁扣(3)的顶壁接触,所述弹力柱(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锁扣(3)顶壁上的卡齿(6)贯穿通孔(5),所述第二粘扣带(2)靠近第一粘扣带(1)的一端设置有牵拉条(9),所述牵拉条(9)贯穿锁扣(3),所述牵拉条(9)上设置有与卡齿(6)配合的齿槽(10)。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俞媛陈卓陈绍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