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009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包括底部框架筋、底部密目网、马凳筋、钢筋网片与侧模板,所述底部框架筋的顶端铺设有底部密目网,所述底部框架筋与底部密目网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组装式的结构,便于水下边坡混凝土整体连续浇筑,减少了水下施工任务(如水下焊接,水下打插筋、水下模板堵缝、水下模板组装等),将大部分水下作业转移到地面施工,减少了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水下作业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钢模板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水下浇筑通常采用天泵配合单根导管进行浇筑,常规模板为6~8mm厚组合钢模板,模板顶部预留可关闭观察窗兼有排水作用,通过压配重配合插筋、花篮螺丝等方法安装固定。此种方式在浇筑过程中存在底部漏浆、涨模、外观质量差等问题且难以避免,使得浇筑进度慢、成本高、同时浇筑质量难以保证。

2、且水下混凝土浇筑主要由潜水员水下组装、固定模板后,再分层浇筑,此方法潜水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大落差边坡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会存在施工缝;边坡坡面不平整时模板堵缝时间长、易跑模。

3、因此急需一种组合式的底部透水钢模板,来保证水下混凝土的整体性、减少潜水员的水下工作时间同时避免混凝土的外漏,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下组合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包括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马凳筋(3)、钢筋网片(4)与侧模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筋(1)的顶端铺设有底部密目网(2),所述底部框架筋(1)与底部密目网(2)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筋(1)的顶端焊接有马凳筋(3),所述马凳筋(3)的底端与底部密目网(2)固定连接,所述马凳筋(3)的顶端焊接有钢筋网片(4),所述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与钢筋网片(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模板(5),所述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与钢筋网片(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模板(10),所述侧模板(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组合底部透水钢模板及施工工艺,包括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马凳筋(3)、钢筋网片(4)与侧模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筋(1)的顶端铺设有底部密目网(2),所述底部框架筋(1)与底部密目网(2)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筋(1)的顶端焊接有马凳筋(3),所述马凳筋(3)的底端与底部密目网(2)固定连接,所述马凳筋(3)的顶端焊接有钢筋网片(4),所述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与钢筋网片(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模板(5),所述底部框架筋(1)、底部密目网(2)与钢筋网片(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模板(10),所述侧模板(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底部扁铁(6),所述侧模板(5)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尾部钢筋(8),所述尾部钢筋(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化世苗梁荣闫弘光贾万波谷源泉李冠州苏畅赵建中王昕毛铭浩赵宁宁孙琪许远腾张家林李辉范元杰王经纬李勋史尚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