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945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以及多根横向设置的钢梁;上钢管柱的下端和下钢管柱的上端分别通过隔板与连接钢管柱的上端和下端固定相连;所述钢梁为H型钢梁,该钢梁位于所述连接钢管柱的外侧,其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柱固定相连;在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的内部均设有多个斜拉肋板,所述斜拉肋板位于钢管柱相邻两内侧壁之间,且斜拉肋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钢管柱相邻两内侧壁固定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新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组合而成,不仅可以弥补两种材料的各自缺点,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用钢量低、不需要支模板、施工方便等优点。

2、梁柱节点连接是结构受力的关键,而对于该种新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若采用常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将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直接焊接相连,由于钢管比较薄,抵抗面外变形能力差,所以难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且上下薄壁钢管柱内的斜拉肋板在节点区无法连续,导致承载力突然降低,同时,直接焊接薄壁钢管容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进而降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以解决h型钢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直接连接时,承载力低、面外刚度差、节点区斜拉肋板不能连续传力和薄壁钢管焊接容易产生较大残余应力和变形进而导致承载力、变形能力降低的问题。p>

2、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以及多根横向设置的钢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均包括两个钢构件(7),所述钢构件的断面呈C形,且所述钢构件相对两侧边缘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后继续延伸形成固定段(8),两个钢构件的固定段分别固定相连,使两个钢构件围合形成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斜拉肋板朝向上钢管柱或下钢管柱中部的一侧还设有多根纵筋(11),所述纵筋的长度方向与上钢管柱或下钢管柱的长度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以及多根横向设置的钢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均包括两个钢构件(7),所述钢构件的断面呈c形,且所述钢构件相对两侧边缘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后继续延伸形成固定段(8),两个钢构件的固定段分别固定相连,使两个钢构件围合形成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斜拉肋板朝向上钢管柱或下钢管柱中部的一侧还设有多根纵筋(11),所述纵筋的长度方向与上钢管柱或下钢管柱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纵筋的一端与下钢管柱上的斜拉肋板固定相连,其另一端穿过隔板和连接钢管柱后伸入上钢管柱内,并与上钢管柱内的斜拉肋板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钢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隔板上对应纵筋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2),所述纵筋通过该透气孔穿过隔板,且透气孔的孔径大于纵筋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壁钢管柱与h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刚张振勇周政邓良福刘川
申请(专利权)人:渝建建筑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