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节能,特别是指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1、地热资源不仅是重要的能源类矿产,又是可再生的、清洁的、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其中,浅层地热能又以其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容易利用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随着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浅层地热能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利用。
2、浅层地热能主要是指温度低于25℃,深度小于200m,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发利用其价值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资源。地表浅层通过吸收太阳能及其他热源等方式储存了大量的低品位热能,而浅层地热能的利用就是通过地埋管进行热交换,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可利用的高品位热能。与传统能源相比,这种新型地热能源的发展,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环境质量,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相关的专利,如申请号为202011550737.2所公开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该系统在使用时通过送风装置将室外空气通过地下通风管抽吸至换热通风管内,同时,通过抽风机将室内原有的空气抽吸至保温盒内后经出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包括地表建筑和设置在地表建筑正下方的地下室(4),地表建筑包括建筑外墙(1)和设置在建筑外墙(1)顶部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地下室(4)的底部设有向下方延伸且上开口的换热井(16),换热井(16)的井壁能够与其周围的土壤进行热交换,换热井(16)的上端口与地下室(4)联通,换热井(16)的上端口处设有可拆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以封闭换热井(16)的上端口,密封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和空气质量传感器(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地下室(4)的底部设有多个换热井(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包括地表建筑和设置在地表建筑正下方的地下室(4),地表建筑包括建筑外墙(1)和设置在建筑外墙(1)顶部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地下室(4)的底部设有向下方延伸且上开口的换热井(16),换热井(16)的井壁能够与其周围的土壤进行热交换,换热井(16)的上端口与地下室(4)联通,换热井(16)的上端口处设有可拆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以封闭换热井(16)的上端口,密封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和空气质量传感器(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地下室(4)的底部设有多个换热井(16),相邻的换热井(16)之间通过井间连接风管(29)相互串联连接,且井间连接风管(29)的一端与前一个换热井(16)的排风口连接,井间连接风管(29)的另一端穿入后一个换热井(16)的内部且延伸至该换热井(16)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井间连接风管(29)上设有第五阀门(30),井间连接风管(29)上和最后一个换热井(16)的排风口处均连接有并联通风支管(31),并联通风支管(31)与井间连接风管(29)的连接节点位于第五阀门(30)的前方,并联通风支管(31)上设有第六阀门(32),并联通风支管(31)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33)连接,且并联通风支管(31)与第二送风管(33)的连接节点均位于电加热装置(36)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送风管(11)和井间连接风管(29)延伸至换热井(16)内的端部均连接有空气分散管(13);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体系用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井(16)的井壁的底部和侧壁上均固定穿射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